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下,PPP模式以其优势耦合、风险共担、效率提升等特点成为公共产品供给的主流模式,也成为融资平台转型背景下化解地方政府发展建设需求与财政资金缺口矛盾的利器。但随PPP模式应用泛化,部分地区出现“重融资、建设,轻运营”的异化趋势,导致PPP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变相融资举债的工具、项目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增加。防风险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灰犀牛”之一,融资平台债务、补充抵押贷款和PPP项目成为政府隐性债务的三大集散地。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审计需发挥审计的辅助治理功能,对地方政府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由此,以PPP项目中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切入点,以风险管控视角研究PPP项目审计监督路径,对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促进PPP项目规范推进、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防范化解PPP项目中政府债务风险这一主题,首先,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剖析2014年-2018年3月PPP与政府债务政策文本,发现相关政策从以“风险化解型政策为主、鼓励推动PPP模式”变迁为“风险防控型政策为主、规范应用PPP模式”。其次,结合政策话语体系与理论研究,对PPP项目中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进行逻辑分析,将政府隐性债务划分为救助型隐性债务与违规型隐性债务,明确当前PPP项目中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确定性、风险传导与叠加、路径依赖三大特性,凸显以风险为抓手深化对对PPP模式下违规型隐性债务风险研究的必要性。再次,基于PPP相关政策、违规财政支出责任及问卷调研,建立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体系。针对PPP项目隐性债务风险因子间相互依存特性,选取ISM-ANP-Fuzzy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确定风险因子间影响关系与权重,得出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体系中各风险层级、风险等级及风险综合评价值三项核心评价结论。最后,基于风险导向思维,依据风险层级、风险等级及综合风险值提炼出核心型、关注型、依赖型和驱动型风险因子。以四类风险因子为核心构建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监督路径:以风险为抓手确定审计关键介入时点、以政策为准则明晰审计依据、以预算为核心构建审计模式、以合同为载体深化审计重点。本文探索了以政策视角梳理与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扩展了隐性债务风险研究视角,丰富了PPP项目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研究内容,对促进政府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发挥辅助治理功能具有较强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