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lo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献中,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表明,在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两面性的作用。预计东道国经济产生直接影响,同样也会因为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增长,对本地生产商产生间接影响。由于跨国企业的不断建立,本地生产商则通过不同的渠道或机制,受益于于溢出效应。溢出作为决定性因素已经在文献中得以确认,但是政府部门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却被忽略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表现出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所导致的分歧,我们需要制定这样一项工业政策确保实现外商直接投资和创造潜力的同时消除外商直接投资短期与长期的负面影响。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先进技术的应用、积极的参与,使得赶超发展战略和进口替代政策得以实施。政府通过规划、规范、调解、刺激、创造吸收能力等方法,诱导出外商直接投资的积极溢出影响。显然,该角色的组成将取决于从资本主义类型到某一特定国家创业人才特点和聚焦行业特点的一系列的测定。而相对于现代化较为缺乏的工业领域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应优先考虑经常被称为经济发展“领头羊”的汽车工业,事实上,随着高科技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汽车工业已然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领域,同时也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虽然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时间不长,国家政策却一直对其有积极的影响,中国的汽车工业市场集中度低,汽车市场的科技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1986年开始,中国开始将汽车行业作为支柱产业,使得汽车行业成为了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但在中国汽车行业开始发展的头五年,已经暴露出了诸如技术水平低、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已经成为了发展中国汽车行业和使其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引进了将近30年的外资后,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在国际汽车制造商和中国合作伙伴之间建立联盟和合资企业的形式,使得中国的汽车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这些普遍主导中国高端市场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为中国这个大型、快速增长的市场制造汽车,而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则占有了中国低端市场,努力提高设计和质量,以扩大汽车销往海外。外商直接投资不但为中国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影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有研究发现,中国汽车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进步和就业率的增长。但是与此同时,大多数外商直接投资都来自于亚洲周边国家,仅有很少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愿意带来先进科技,因此,为了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利用率,吸引更高质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国试图通过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相关政策来鼓励企业提高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汽车行业得到了高度保护。仿照20世纪70年代韩国的工业发展,政府在1994年7月正式宣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代表了中国打算开发和巩固中国本土汽车产业的决心了而在此同时,由于对资金、技术和管理需求的增加,不得不迅速提升落后产业,这就使得当局不得不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然而,由于运行实践触发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其中最核心的就是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筛选、外资股权限制和当地分成要求。中国汽车行业的工业、贸易和投资政策都集中在了一点,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和谐的行业组织,推动本土产业应用统一,早期的政策有许多副作用,这导致了一些计划外的结果。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管制,使得中国经济走向开放,走向了全球化。自从中国2002年加入了WTO之后,几乎其他所有的全球汽车制造商都入驻了中国,虽然和本地供应商合作已经不再是硬性规定,但是本地和国际开发商之间的合作已经勾勒出了一个复杂的组织合作图。这也不是没有问题,虽然这种结构有助于增长中国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带动了本地企业的初步发展,培育了一批本地供应商,但是却没有提高本地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即本地供应商在这些合资企业中几乎没有任何的产品开发活动。此外,这种复杂的合作关系也大大加大了管理操作的困难。尽管艰难地遵循着苛刻的国外投资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市场规定,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汽车行业依然存在结构上和技术上的弱点。而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结构和工艺上将进一步改变,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中,研发和设计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的不足被认为是中国高级汽车行业的关键抑制因素,这些同样制衡了汽车制造商以及其零部件供应商,对于本地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这是众所周知的技术短缺。为鼓励合资企业,稳定自制率,政府提出了有利于从国际汽车制造商培养技术转移、发展国内研发能力的政策。由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普遍缺乏研发能力,国外制造商、他们的合资企业合作伙伴或许可证供应商虽然提供了产品设计、工装、生产设备和生产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是这恰恰体现出了其自身对于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性,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有正面和负面这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经济文献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国外投资理论和实践方面在经济中的影响、对经济的影响,对有效投资政策发展的影响和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与负面的分析已经引起了E.Borensztein,J.Dunning,B.Xu,R.E.Lipsey,M.Porter,和P.Fisher.等学者的注意。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该组织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优化引进外资过程和有效利用外资有着显著的贡献。然而,从长远来看,如果能够实现这样一个产业政策模型,将有效解决借贷问题并且能够减少负面影响。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兴行业增长迅速,中国仍然是外国资本进入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甚至在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流入国内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持续上升,在许多跨国企业(MNEs)发现自己身处困境时,中国仍然是良好的投资目的地。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汽车产业是中国的六大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汽车产业更是迅速发展,并在工业生产、进出口和就业方面占据大比例份额。汽车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与其他行业有广泛联系,同时也为就业创造贡献(在中国,每八个工作中就有一个是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汽车产业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和技术进步的主要驱动力,还跨越许多相邻的行业。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了解为他们提供了前进的方向标。在中国,汽车产业是全面现代化和基于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一个例子。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阶段指的是二十世纪中叶。50年代在苏联的支持下才出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先驱。第一汽车厂始建于1953,1950到1980年产生的汽车模型都是借鉴于苏联汽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开始于1984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和上海公司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中国政府通过提供免除土地租金、廉价的劳动力和减免税收来吸引外国制造商。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主要的全球汽车制造商(通用,福特,丰田,戴姆勒克莱斯勒,尼桑雷诺,标致雪铁龙,本田和宝马)已经在中国设立一个或更多的合资企业,然后出现了很多新工厂。而且政府从大的国际公司那里购买许可证和技术。汽车工业国外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现在,中国正试图购买汽车行业中所有可用的资产。在第三阶段,中国开始投资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用严格的进口配额和高额关税来维持自己的汽车工业。于是外国制造商开始出售旧模型的专利。中国购买国外技术,并开发自己的新一代汽车。有相当多的文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Buckley等人(2007)通过包含五个子行业的屏面数据集发现,从1995年到1999年,外国资本进入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汽车改装,汽车装配,汽车制造,汽车发动机及汽车零件)。赵和王(2007)发现民营汽车企业劳动生产率有正面溢出效应。同样的,人力资本和研发利用改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在增长,而技术差距却恰恰相反。Li等人(2012)发现,1998年到2009年这段时间内,国内企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只存在于在汽车零部件分部门,而汽车行业的其他四个子行业(汽车改装,汽车装配,汽车制造,汽车引擎)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溢出效应。基于1995年到2004年的企业层面数据,Motohashi和Yuan(2010)发现相对于当地零部件供应公司而言,跨国企业和本地企业的装配行业都存在垂直溢出,而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存在水平溢出。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国家的支持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接收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渠道。而且建立合资企业增加了竞争,从而提高国产汽车的质量。因此,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了针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有效工具。1.1研究背景和意义人们对于工程行业现代化建设持有不同意见。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以汽车产业为主,主要因为汽车产业通常认为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事实上,汽车产业是经济的一个关键环节,指的是高科技的数量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在降低技术差距和增加经济中的制造业份额起着很大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需要的是专注于特别是机械方面制造行业现代化的经济政策的实施。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是不确定的。在这方面,有必要制定能确保实现外商直接投资创造潜能和减轻长短期负面影响的工业政策。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先进技术的引入,则可以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并执行替代进口政策。然而,阿根廷,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家的经验表明,纯粹的替代进口政策的实施并不能保证消除技术差距。因此,关于首选哪种产业政策模型的讨论仍在继续。为汽车工业选择一个进口替代也是不错的战略,但是考虑进口替代的质量是至关重要,因为提高定位比例可以实现利用汽车零部件的简单生产,例如内部零件,有可能实现电动机或其他复杂的组件本地化生产。在这方面,本文致力于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无论是从发展补充学科部分,探讨产业政策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的角度,还是从校正和实际应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管理流程的角度来看,这都是非常重要的。1.2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汽车产业,以生产客车为子行业重点发展。旨在通过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子行业发展方面产业政策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来提出使中国汽车产业能够创造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条件的方法论原则,此方法论原则具有发展性和正当性,这将确保该行业的长期竞争力。本文致力于解决以下任务:1.在比较分析不同方法作用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政策的发展和实施的基础上,来确定最合适中国产业政策的选择。2.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预测因素探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的影响,包括不同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3.从近期或者长久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汽车行业以确保其竞争力,在对国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强调从产业政策的进口替代模式向出口导向型过渡。4.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科技发展的长期模式下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建议。1.3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产业组织,研究论文,理论概念、投资问题的实践发展及其有效评价领域。研究方法是专家估计法,经济,逻辑,数学,统计,比较和回归分析的方法。还使用比较,概括,分析和合成的方法。本研究的信息库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科学文献,高级机构和国际机构的统计数据,在印刷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世界汽车制造商的开放数据,材料学院的科学会议和研讨会,数据,分析报告,国际咨询公司的分析信息。1.4可能的创新点本文的核心部分就是以下的创新:1.基于系统的方法来研究对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2.确定和揭示了进口替代和外向型的产业政策之间的互补性。关于进口代替和外向型产业政策的理论讨论应该从反对产业政策模型转到用这些政策来解决经济现代化的问题;3.对比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在营运能力、盈利能力、销售等方面与合资企业产品的差距来分析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1.5论文结构安排第1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研究内容。第2部分是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概念的文献综述,外商直接投资现象的本质,外商直接投资给接受国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理论概念,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赶超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第3部分阐述汽车行业在全球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发展和其他一些国家汽车工业现代化的经验,概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并分析了其竞争力。第4部分,对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产业政策两个模型的工具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模型估计外商直接投资对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汽车产业中起到作用的价值。第5部分,根据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一些政策建议,这些政策建议要想实现招商引资长期的积极结果,那么东道国的研发试验必须要专注于新技术的创新。
其他文献
各种各样的专利侵权行为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而侵权的手段则日趋多样化和隐蔽化。由于现行的专利侵权判断强调的是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物需覆盖专利权利要求保护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生物成像技术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领域中一种高效方法形象真实反映细胞的状态而得到广泛关注。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
火灾的危害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平安城市等理念的提出,人们对于火灾探测也越来也重视,对于火灾探测系统的准确率和实时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安防行业,各种
目的探讨语义性痴呆(SD)患者语义记忆障碍的特点,揭示语义记忆的神经解剖机制。方法对9例早期SD患者(病程≤3年)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影像学检查和语义记忆评估。语义记
预浸料是用树脂基体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是制造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随着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的不断进步,使用领域日渐扩大,
目的:探讨胫骨骨折后骨痂形成的规律,避免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发生,提高胫骨骨折的临床治愈率。方法:对117例胫骨骨折临床X线进行分析。结果:胫骨骨折具有其特殊性。内固定治疗骨痂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巧妙地把握住全球化的机会,利用其低成本制造技术、质量控制等优势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透过跨国并购寻求更加有利的投资区位和资源优势
随着无人驾驶航空飞行器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与此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飞行控制是航空飞行器完成各种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因而自动飞行控制方法的研究也在不断的
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德医学院把教学模式改为3年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和2年的临床实习。本院作为附属医院承担起大四学生的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以全局
对5所部属高校、10所市属省属高校分馆的管理模式、机构设置、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心馆与分馆之间的关系、跨校区多个分馆的机构设置和借阅室存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