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副产品,产量高、分布广、品种丰富,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农村地区和农业生产的宝贵资源。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政策的推动,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农作物秸秆产量也不断增加。据农业部科教司在2010年开展的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的年产量已经达到8.20亿t,超过了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但其资源化利用率还不足70%,被废弃和焚烧的比例高达31.31%,农作物秸秆的废弃与焚烧已成为我国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作物秸秆利用情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农户作为秸秆资源化利用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与力量,他们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决定着河北省秸秆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对河北省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识别了研究边界,构建了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成本收益理论、公共产品理论为支撑的理论基础。在此理论基础上,笔者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河北省沧州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石家庄市、邢台市等地180个农户的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运用比较研究法、统计与数理分析法对河北省样本区农户的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模型验证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子进行识别,具体研究内容有:文章首先对不同国家秸秆利用现状、农户行为的影响因素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其次,在文献梳理基础上,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河北省样本区农户的调研数据,对河北省农户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得出:河北省样本区农户总体秸秆资源化利用比例为77.8%,仍具有进一步优化空间;然后,文章分别对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认知、区域差异、秸秆利用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和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做交叉分析和二元逻辑斯蒂模型回归,对影响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关键因子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认知、地形特征、机械化作业水平、秸秆利用技术推广、焚烧秸秆惩罚力度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上述分析,文章从加强宣传教育、注重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提高机械化水平、完善相关政策扶持与激励监督等方面对进一步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发展、提高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以供河北省及各地相关部门借鉴。目前,虽有少量文献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出发对农户的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但多是基于政府秸秆禁烧的背景下,研究农户秸秆焚烧的动机及意愿,而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关注还比较匮乏。因此本研究从农户角度出发,对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进行研究,从研究视角上具有较强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