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动力电池模组热失控传播及阻隔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力电池单体热失控及其传播不仅导致电池包的故障甚至引发电动汽车火灾事故,严重威胁乘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已经成为科研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痛点。本文在深度调查和剖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失控事故的基础上,结合科技计划项目,开展了电动汽车电池单体、模组和电池包热失控和热失控阻隔的基本原理、方法、结构影响参数等相关研究。研究目标是获得热失控及其传播规律,探讨发生单体热失控后的阻隔措施,争取火灾救援时间,降低火灾伤害。研究工作有助于改善和提高电动汽车的设计安全性。论文进行了电池组热失控传播机理研究。剖析了一起真实的电动汽车电池包热失控燃烧事故,还原了电池热失控传播至整车起火的发展过程;进行了12Ah方形锂电池单体热失控试验和电池组热失控传播试验,重点分析了热失控过程中的试验现象、电池温度变化、电池电压变化以及电池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得到了单体热失控传播至模组热失控的演变过程和行为规律。进行了电池组热失控传播模型构建与验证。基于电池结构特点和热失控副反应产热机理搭建了电池单体热失控模型,结合单体热失控模型和传热原理搭建了电池组热失控传播模型,通过与热失控传播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综合试验与仿真结果讨论了热失控传播抑制对策。设计了热失控传播阻隔方案并开展了相关试验。提出了电池之间进行隔热、散热、先散热后隔热共三种热失控传播阻隔方案,分别在单体间放置气凝胶板、铝板、气凝胶板-铝板-气凝胶板复合结构进行热失控传播试验,重点分析了试验现象、电池温度和电压变化、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得到了电池之间隔热能显著降低热失控传播速度、电池之间散热能显著降低热失控剧烈程度、电池之间先散热后隔热能阻断热失控传播的结论。基于热失控传播模型进行了热失控传播阻隔的影响因素分析。改变了热失控传播模型中的周围环境温度,得到周围环境温度对热失控传播的影响;构建并验证了两种热失控传播阻隔模型,改变阻隔模型中的隔热板厚度、隔热板材料和先散热后隔热结构中的厚度组合等参数,得到各参数变化对热失控传播阻隔效果的影响规律;通过实例获得了由铝板-气凝胶板-铝板组成的阻隔结构的优选参数。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与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对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关系研究是制定城市规划及社区规划的重要基础。当前,城市与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普遍存在“一刀切”的低效配置现象,导致居民需求变化与服务设施供给之间出现不均衡的问题。近年来,生活圈的理念凭借其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国内城市社区建设规划的热点。随着社区生活圈理念的兴起,新版《城市居住区规划
核电厂的安全运行是核电行业最关心的问题,而对汽轮机等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智能预警与预测性维护,可有效地预防核电厂安全事故,降低维护成本。目前专用于核电机械设备的故障预警系统,大多预警效果不理想,功能不完善,其搭载的故障预警算法难以有效地处理数据不良性、冗余性与复杂性,且精度有待提高;对异常信号的识别仍采用阈值法,而阈值的选取却没有统一的标准,当残差接近阈值并在附近波动时很难做出决策,且难以量化异常程度
硅(Si)负极材料由于其出色的比容量(理论比容量为4200 m Ah/g)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新一代负极材料的热门选择。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容易使电极材料粉化脱落,并且不稳定的SEI膜也会在循环过程中不断消耗锂离子,造成容量的迅速衰减。将硅材料纳米化和表面包覆碳材料可限制硅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也能避免其与电解液直接接触,有效地提升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本文使用机械研磨法制备
多旋翼无人机因其具有垂直起降能力、机动性能好、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续航能力短的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深化应用。自主降落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还能提高多旋翼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扩大其应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无人机往往处于较为复杂的环境,比如环境中存在障碍物,因此,多旋翼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降落技术研究十分重要。本文基于运动规划的方法对四旋翼无人机的自主降落
硫自养反硝化及厌氧氨氧化技术是高效且经济的新型废水脱氮技术。将硫代硫酸盐驱动的自养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体系(SDDA)耦合克服了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亚硝酸盐供应不足和硝酸盐积累的问题,该耦合体系为完全自养过程,不需要额外添加碳源。然而,在实际含氮废水中常含有一些复杂的有机质,会对自养生物脱氮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探究有机物对这种新型自养型脱氮技术的影响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成功构建了SDDA耦合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交通拥挤日趋全球化。如何提高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交通信号控制是城市交通管理的基本工具,交通流预测则提供了交通信号控制的基础。然而目前的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流预测的相关研究是相互分离的,无论是纯优化还是纯预测的研究,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城市交通控制。为此,本论文进行了以下工作: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流预测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框架,将交
相比传统热拌超薄磨耗层而言,冷拌超薄磨耗层具有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等优势,同时其受施工环境温度影响低、施工安全性高,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路面材料之一。但是,由于冷拌超薄磨耗层所用材料属性、施工工艺受限,其自身强度、耐久性能较常规热拌超薄磨耗层低。目前常用冷拌超薄磨耗层有稀浆封层、微表处等技术,通常使用寿命仅有2~3年,且成型后的路面表面粗糙度大、平整度较差,耐久性低,导致推广受到限制。因
我国自古灾害高发,近年来城镇化高速发展,给城市安全带来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为适应复杂的城市安全状况,我国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整合部门职能、设立财政补助等措施,力图优化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城市安全水平。但整体而言,现阶段城市抵御灾害、防范风险的能力与需求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有赖于空间设施的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系统优化,是防灾减灾空间设施建设的首要内容。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依托城市公共空间建成,是城
降低环境污染和减少能源消耗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方向。钨青铜材料因其特殊的组成与结构,具有可见光透过率高,近红外光阻隔性能好等特点,成为建筑节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对该材料进行相应的离子掺杂,可以将其开发成具有全太阳光谱响应的光催化材料。因此钨青铜类材料在建筑节能与环境净化方面大有可为。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全太阳光谱光催化活性以及较强的近红外阻隔性能的钨青铜基复合材料具有重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国家在高校行政改革方面不断进行着尝试和创新,构建“服务型”行政理念是主要的发展方向。高校行政办公建筑在当前行政服务化趋势下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我国高校行政服务化趋势下,行政理念发生了变化,因此设计理念也会有所改变;其次,受信息化发展的影响,高校行政系统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对高校行政办公建筑产生了诸多影响,如功能、空间、形式等。最后,传统的设计思路难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