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IQM2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xiaza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调素(calmodulin,CaM)作为细胞内Ca2+受体,在钙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过,CaM本身不是结构蛋白,也不具备酶、转录因子或离子通道活性,必须通过钙调素结合蛋白(calmodulin-binding protein,CaMBP)来调节细胞生理。因此,研究CaMBP是解析CaM信号通路的重要途径。拟南芥IQM2由At3913600编码,是IQM家族的第二个成员,含有1个IQ基序,推测是一个Ca2+不依赖性的CaMBP。本文初步研究了IQM2基因的功能,所得主要结果如下:   1.AtlQM2基因的克隆。通过RACE和RT-PCR技术,获得AtlQM2全长cDNA,长度为2261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815bp,编码605个氨基酸。   2.生物信息学分析。IQM2蛋白不包含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推断为非分泌性蛋白,预测还发现该蛋白定位于细胞核的可能性较大。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1个IQ基序,蛋白的N端与豌豆重金属诱导蛋白6(HMIP6)有较高的同源性,而IQ基序分布在HMIP6结构域内部;C端与天花粉蛋白N端具有较高同源性。   3.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显示IQM2和CaM2在洋葱表皮细胞内能够结合,在激发光的作用下发出绿色荧光,证实IQM2蛋白在植物细胞内有CaM结合活性,是一个钙调素结合蛋白。   4.GFP亚细胞定位实验。IQM2-EGFP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细胞膜上都有很强的荧光信号,证明IQM2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与细胞膜上,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部分相同。   5.GUS表达分析。构建了IQM2启动子所驱动的GUS(PIQM2::GUS)表达载体,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植株,筛选纯合子,再对其幼苗进行GUS染色分析,结果显示,植株幼苗期IQM2基因主要在根部细胞中表达。   6.IQM2基因的RT-PCR分析。结果显示白光促进IQM2表达,渗透胁迫处理降低1QM2的表达水平,而短时间的脱水处理和重金属处理增强了IQM2的表达。   7.突变体鉴定。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鉴定了IQM2基因的T-DNA插入突变体iqm2-1,发现iqm2-1为T-DNA插入的iqm2 cryl双突变体。   综上所述,IQM2编码一个钙调素结合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介导CaM、光和部分非生物胁迫信号的转导。
其他文献
学位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治疗全球三大传染病之一——疟疾的最有效药物。目前青蒿素主要从菊科植物青蒿(Artemisia annua L.)植株的地上部分提取。但由于青蒿中青蒿素含量低(约0.01%-1%),单靠从植物中提取无法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利用转基因技术在青蒿中过量表达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已被证明是提高青蒿中青蒿素含量的有效途径。本实验以共转青蒿素合成途径上游两个关键
场致发射阵列阴极(FEA)是一种工作在场致发射下的冷阴极,具有瞬时启动、无预热延迟、功耗小、室温工作,发射电流密度远大于目前的热阴极等优势.用它取代中小功率行波管(TWT)
本论文以孕妇脉象的识别为应用背景,给出了用于脉象模式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并对神经网络集成电路的实现做了研究和探讨。 本文以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网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它具有对被探测物体无损、体积小、操作方便和易于移动等特点,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基础建设的规模,需
该项目研究的领域是半导体功率开关器件,研究对象为高压功率快恢复二极管(FRD).高压功率快恢复二极管是功率电子技术中的关键元件,其性能要求为反向恢复速度快且软度大、反向
该文将采用矩量法(MOM)结合一致性绕射理论(UTD)来分析共形相控阵天线(CPA)的耦合及辐射特性.共形相控阵具有平面相控阵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但其分析也是相当复杂的.MOM是一种
木葡聚糖内转糖基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ycosylase/hydrolases,XTHs:EC2.4.1.207and/orEC3.2.1.151)是降解细胞壁内木葡聚糖的关键酶之一。XTHs由一个多基因家族编码,
草酸氧化酶(ECl.2.3.4,Oxalate oxidase,OxO)催化草酸(OX)氧化生成C02和H202。生物信息学分析水稻中编码OxO的基因有4个,在3号染色体上以串联的形式排列,其编码框的相似性>90%,但启
持久性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遇到适宜的萌发条件时仍能萌发,是维持种群和群落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种子在土壤中的持久存在也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有研究表明,种子“老龄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