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随着汉文化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通过长期深入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历史上相对稳定的“汉字文化圈”。这些国家都曾经吸收中国文化、模仿汉籍史书、使用汉字来撰写其史书,留下了诸如朝鲜的《三国史记》、《三国遗事》以及日本的《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异域古代汉文典籍。而这些文献从立意到成书都受到中国典籍的深刻影响,表达方面即使在努力撰写汉文,但由于其所记录内容为使用着不同语言系统的外族历史文化,所以都或多或少地体现出那个国家和民族的痕迹。这对于研究汉字汉文化传播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便是以《三国史记》(1145年)为研究对象来探讨其汉字文化圈文献特点及其语言文字特色的。《三国史记》是朝鲜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书,是现存记载朝鲜三国史事最早和最为详备的一部古文献。作者为朝鲜高丽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金富轼。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大量参考了中国古代典籍,同时也参照了朝鲜半岛当时尚存的一些古代文献。虽说其行文基本是很流畅的汉语,但其地名、人名以及一些特殊用字还是流露出朝鲜三国时期的语言文化特征。因而也是研究朝鲜三国时期语言面貌的珍贵资料。从汉语史角度看,研究朝鲜汉文古代作品对于研究那个时期汉字文化圈状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还很欠缺。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对《三国史记》进行了语言学和汉字传播史的考察分析;其次,列举实例论述了其中参考和引用了汉文典籍及用字用词与中土汉籍一致的特征、用汉字为记音字来记录朝鲜三国语音的特征;再次,将其与日本最早的文献《古事记》、《日本书纪》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变体汉文的特征进行了诸方面的对比。提出了朝鲜现存占代文献年代相对滞后、朝鲜本民族文字产生时期相对滞后的看法,同时还指出朝鲜对汉语汉文化的依赖期更久、依赖性更强这一特征。
本文还将古代汉字文化圈的汉文研究纳入汉语史研究的视野,对于汉字汉语汉文化的传播史及汉语史本身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