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滨海新区成立于1994年,其初衷是为了落实1992年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环渤海湾地区开放和开发”这一战略部署。经过十几年来的建设,滨海新区全方位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区域服务作用明显增强。截止到2006年底,天津港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有贸易来往,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其中货运量的70%和集装箱运量的60%来自全国各地。2006年,国务院做出重要批示(国发20号文),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其功能定位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的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希望通过推进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促进东部地区实现现代化,带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三北”地区的发展,将滨海新区打造成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试图运用相关物流理论和经济增长极理论,从滨海新区的定位入手,分析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说明新区发展国际物流的必要性。就经济增长极而言,只有发展好国际物流体系,才能实现新区对环渤海经济圈乃至‘三北’地区的辐射作用,避免“极化效应”,发挥好“扩散效应”。此外,通过分析港口物流发展的趋势,以国外先进自由贸易港区为参照,找出发展新区国际物流的突破口,为以后制订政策提供现实参考。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新区物流体系规划应充分考虑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要求,作到适度超前。第二、天津港和保税区应与国外码头运营公司和物流公司合作,确立天津港在国际上的地位。第三、与六大物流基地相结合,将东疆港区建设成自由贸易港区,形成多层次、开放型的物流配送系统。第四、发展新区第三方物流,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第四、发挥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在法律法规和金融服务上有所创新,促进新区物流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