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高频超声多关节联合扫查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多关节联合扫查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19年6月于我院风湿科就诊的痛风患者共129例。收集所有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多个关节超声检查(包括双膝、双踝、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统计分析出现双轨征、高.回声聚集体、痛风石、骨侵蚀的关节数目及分布情况;将129例患者按目前有无关节红肿及痛风急性发作临床标准进一步分为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关节的超声表现差异。结果:129例痛风患者双足第一跖趾关节、双踝关节、双膝关节共774个关节接受超声检查,超声表现中以滑膜内出现点状强回声(351个关节)最常见,其次是滑膜增生(342个关节)、聚集体(334个关节)、双轨征(277个关节)、积液伴点状强回声(216个关节)、痛风石(200个关节),骨侵蚀(174个关节)较少见。滑膜内点状强回声、滑膜增生、聚集体、双轨征、痛风石及骨侵蚀均以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关节积液伴点状强回声以膝关节常见;双膝关节出现双轨征的数目仅次于双足第一跖趾关节。急性发作期患者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中均有关节出现滑膜增生,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生滑膜增生的关节数目大于非急性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急性发作期患者增生的滑膜中血流信号较非急性发作期患者丰富,血流评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发生痛风石、骨侵蚀的关节数目大于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两组患者发生关节积液伴点状强回声、滑膜内点状强回声、聚集体、双轨征的关节数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虽以单关节发作常见,但单钠尿酸盐晶体可早期沉积于多个关节内外,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与非急性发作期在多个关节内都可存在滑膜增生,但急性发作期滑膜血流评级高于非急性发作期;超声多关节检查可早期协助诊断不典型部位痛风,找寻早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尿酸盐沉积的证据,也有助于评价患者关节炎症的活跃程度,从而更早更好地对患者病情进行整体评估。第二部分痛风性关节炎实验室指标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研究目的: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炎性过程常引起实验室炎性指标异常,临床工作中发现在痛风患者中不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纤维蛋白原也常升高,其与痛风急性发作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节旨在比较急性发作期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变化情况,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急性发作期实验室炎性指标ESR、CRP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情况,探讨各实验室指标与超声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15年ACR/EULAR发布的痛风分类标准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85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处于急性发作期,44例患者处于非急性发作期,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的ESR、CRP、纤维蛋白原、血尿酸水平。结果: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ESR、CRP一致,均高于非急性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的ROC曲线下面积(0.844)大于CRP、ESR(0.653、0.714),与ESR、CRP相比,痛风急性发作期纤维蛋白原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超声表现双轨征(ρ=0.124,P=0.001),聚集体(ρ=0.145,P<0.001),痛风石(ρ=0.203,P<0.001),骨侵蚀(ρ=0.115,P=0.001)正相关,与滑膜炎(ρ=0.069,P=0.07)没有明显相关性;患者 ESR(ρ=0.150,P<0.001),CRP(ρ=0.210,P<0.001),Fib(ρ=0.237,P<0.001)与滑膜炎,双轨征均呈正相关,与痛风石,骨侵蚀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低于非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波动或参与痛风急性发作;纤维蛋白原升高与痛风患者急性发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或可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评价手段之一。而痛风患者的多种超声表现与血尿酸水平、纤维蛋白原、CRP、ESR具有相关性,临床上综合运用高频超声与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更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