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公平和正义逐步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利益诉求已经越来越明显。由于自然原因、历史原因、政策原则和体制原因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之间、城乡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解决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地区财政之间的横向不平衡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解决我国目前财政转移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而更好得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坚持以分税制财政体制为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根本上是源于分税制理论的。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注重中国国情和国外经验的结合;注重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结合;注重理论分析和量化分析的结合。力求使文章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得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仅满足当前需要,也满足长远目标,更符合中国的实际和特色。利用这种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及其两者互相联系的结合点,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而利用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优秀经验对照中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状况,提出了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本文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介绍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内容和功能,并且说明了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理论,包括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内涵、形成原因、特征、功能、分类以及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的联系。首先介绍了我国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均等化状况,并且根据近些年来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状况,得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然后根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联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目前政府的职能地位不清楚,转移支付金额的用途没有主要用在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之上;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异化,转移支付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作为达到政府政治目的或者缓解短期内突发问题的一种手段;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不合理,用于均衡差异的转移支付类型不占主要地位;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管理层面上不够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律不健全;各级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不对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参考了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状况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分析了德国和日本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得出一些我国可以利用的方法。进一步得出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路径与举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明确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和标准;设计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方案;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监管机制和法制建设;发展转移支付制度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和配套措施。总之,虽然目前的基本公共服务呈现严重的不平衡,但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已经朝向均等化的趋势在发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目标,而财政转移支付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时不仅要注重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且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财政转移支付的要求,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应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为前提,转移支付为纽带,税收体系改革为重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进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为实现我国各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