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冲击,乡村地区正在进行社会经济形态和地域空间格局重构。各乡村通过调整地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谋求新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揭示乡村地域功能演变特征对于地域空间重构和发展模式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地域功能的研究区域和研究尺度多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省域和县域,但对于新疆兵地乡村聚落微观尺度(团场和乡镇)地域功能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新疆典型“兵地”乡村聚落136团和小拐乡为例,依据三生功能理论,构建典型“兵地”地域功能三级分类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数据和实地调研,获取表征新疆典型“兵地”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的变量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方法(Weaver-Thomas组合系数、多样化指数、信息熵、均衡度、有序度),分析136团和小拐乡三生空间格局和结构特征(数量结构、类型结构和有序度)。基于典型“兵地”三生地域功能空间格局演变(2006年-2019年)的基础上,发现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优化其发展模式,提出优化发展策略。得出以下结论:(1)在空间格局方面,对生产功能空间格局而言,136团呈现“边缘发展、重心北移”的时间变化特点,小拐乡呈现“总量增加、覆盖发展”的时间变化特点。对生活功能空间格局而言,136团呈现“均匀扩张、中南为重、东西蔓延”的时间变化特点;小拐乡呈现“零星分布、整体迁移”的时间变化特点。对生态功能空间格局而言,136团呈现“总体缩小、零散分布”的时间变化特点;小拐乡呈现“略微迁移、集聚中南”的时间变化特点。对潜在功能空间格局而言,136团呈现“总体缩小、集聚北部”的时间变化特点;小拐乡呈现“总体缩小、迁移新镇”的时间变化特点。(2)在结构差异上,数量差异方面,136团生产和生态功能占比减少,生活和潜在功能占比增加;小拐乡生产功能占比增加,生活、生态和潜在功能占比减少。类型差异方面,136团生产和生活功能类型丰富,生态和潜在功能类型单一;小拐乡生产、生活、生态和潜在功能类型较单一。有序度差异方面,136团地域功能结构趋于无序化、均衡化和复杂化;小拐乡地域功能结构趋于有序化、不均衡化和简单化。136团相对于小拐乡的乡村土地利用类型更多样,用地结构较复杂,地域功能结构相对更无序。(3)根据三生地域功能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结合136团和小拐乡发展模式现状,发现136团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小拐乡以生态旅游为主,重点发展民宿产业。此外基于典型“兵地”地域功能三级分类体系,发现136团和小拐乡均存在功能类型单一、功能不协调、功能缺失等问题。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136团和小拐乡兵地乡村融合发展的优化模式。136团的优化发展模式为“一轴两区两核心”,“一轴”即一个阳光路城镇发展轴;“两区”即镇区生活和公共服务区和设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区;“两核心”即城镇综合服务核心和产业服务核心。小拐乡的优化发展模式为“一轴两区两中心”,“一轴”即民俗旅游发展轴;“两区”即民俗旅游与公共服务区和创意产业园与农产品加工区;“两中心”即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和产业服务中心。凝练三大类优化发展策略,即三生功能主导协调类、三生功能协调提升类、三生功能缺失专项填补类。这对于加快兵地产业共享共荣,促进兵地空间协调、功能互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