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网络结构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及其神经机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_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力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至关重要。尽管对于创造力的定义仍未达成一致的结论,但大多数学者都是以“产品”的视角来对其进行定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力姑且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产生新颖并且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是一种以网络形式表达人类知识结构的模型,它编码、存储着在不同背景和时间尺度下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类概念和知识,对研究创造性认知加工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创造力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功能,具有非常复杂的组织结构,本身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系列具有差异但又相互作用的认知活动的影响。无论是强调自下而上加工过程的创造性联想理论、强调自上而下认知加工过程的执行理论都强调了语义网络在创造性认知加工过程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基于图论的网络科学方法,探究了创造性思维和语义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往研究大多是基于希伯来语和法语等外语背景下建构的个体语义网络,在汉语体系下语义网络和创造力的关系研究能否得到相似的结果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仅停留在行为层面上,关于对于个体语义网络神经机制,尤其是大脑结构基础和神经干预的研究还少有研究涉及。因此,本研究首先将通过构建个体水平的语义网络,来探究语义网络的拓扑属性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使用大脑结构影像来研究二者关系背后的潜在大脑结构基础。其次,将通过神经干预手段来探究语义网络相关脑区的活动改变对个体创造性思维造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二者关系。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个体水平的语义网络结构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及其大脑结构基础。实验一主要从行为层面对个体的语义关系及创造性思维的关系进行探究。具体来说:首先,参考Benedek在2017年提出的语义网络构建方法,采用语义相似性判断任务让被试对28个线索词中任意两个词对的语义相似性的评分,根据此相似性评分的结果构建了个体水平的语义网络。进而,利用图论技术计算了每个个体语义网络的拓扑属性,并将这些指标与创造性分数结合进行相关分析,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探索语义网络结构属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语义网络全局效率和局部效率均与创造性思维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模块化系数与创造性思维分数则存在负相关,这表明创造性越高的个体,其语义网络的组织机构就越灵活、整体化和高效化。实验二从神经影像层面具体探讨了语义网络结构、创造性思维和大脑结构基础的具体关系。具体来说,首先,采集了被试的T1加权结构项数据。其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探究了语义网络不同指标与灰质体积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中介模型,来描述个体语义网络信息拓扑属性、大脑灰质体积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分析结果发现,局部效率与全局效率都与颞极和额下回眶部等脑区的灰质体积具有相关关系,左侧颞极和额下回眶部的灰质体积通过语义网络的全局效率进而影响创造性思维,说明左侧颞极和额下回眶部等区域的灰质体积与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语义网络的影响。这表明左侧颞极和额下回眶部灰质体积越大,个体语义网络的全局传输能力可能就越强,在网络节点间传递信息的效率就越快,进而通过不断提取远距离的语义概念产生更有创造性的想法。研究二旨在通过对左侧额下回的脑区进行神经活动干预,来探究语义网络相关脑区的活动改变对创造性思维的提升作用。首先,在实验前对被试进行AUT任务的测量,以确保被试的创造力基线水平相当。其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研究一的结果,选定目标刺激脑区为左侧额下回,已有文献已经证明额下回是语义控制的核心区域,此区域也可能和个体的语义网络结构存在密切联系。最后,将创造力思维分数相当的被试随机分成阳极刺激,阴极刺激和伪刺激三个组别。经颅电刺激仪的中心电极采用国际10-20EEG系统下的"F7"区域,四个相反电极位于中心电极四周距离约7.5cm处,通过4*1的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刺激左侧额下回来观察不同组别被试的创造力任务表现。结果显示阳极刺激组的创造性思维得分要显著的高于阴极刺激组和假刺激组的得分。这表明,阳极刺激对语义网络相关脑区神经活动的改变使发散性思维得到显著提高,进一步证明了语义网络对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也说明t DCS对创造性思维的干预具有可行性,存在潜在推广价值。综上所述,首先,本研究发现当个体的语义网络具有高的局部效率和全局效率以及较小的模块化系数时可以更好的促进创造性思维的产出。其次,左侧颞极和额下回眶部等脑区的灰质体积越大,个体语义网络的全局效率就越高,在网络节点间传递信息的效率就越快,进而会促进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表现。最后,通过高精度t DCS对被试的神经干预也进一步证明了语义网络相关脑区的活动改变对创造性思维的确有促进作用。总体而言,本研究从行为、结构影像、神经干预三个方面探究了语义网络结构属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对其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有助于全面理解语义记忆网络系统和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语义网络和创造力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启发。
其他文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睡眠尤其是老年期的睡眠质量逐渐成为社会和科研领域的关注热点。过往的研究显示,睡眠对个体而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还对认知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睡眠在数量和质量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出现了睡眠时长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效率下降、睡眠片段化等情况。已有研究显示,睡眠质量的下滑与老年人的认知下降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本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普及化发展新阶段,教育规模扩大也让教师数量“捉襟见肘”,促使各高校不断引进新教师以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新进教师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对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少教学实践、缺乏教育专业背景等原因致使新教师教学能力堪忧,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改变高等教育大而不强的现状,迫切需要培养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本文致力于几种不同风险模型的破产理论研究,考虑了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下的极值分布,索赔间隔服从混合指数分布时的破产问题,还考虑了一类延迟更新风险过程。 自古典风险模型提出后,许多文献对其进行推广研究,以便更加符合要求,常利率古典风险模型便是其中之一,研究这种模型的相关文献有很多,如Cai(2002),Li(2004),Wu(2002),Wu(2005)。其中Wu(2005)给出了破产时,破产前瞬时盈
强迫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表现为具有强迫思维或/且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通常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并造成社会功能损害。近年来对学生群体的一些心理健康调查发现,强迫正成为中学生乃至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问题之一。虽然大部分个体的强迫症状表现较为轻微,但为了避免症状的发展,一些及时干预是很有必要的。这也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探明强迫个体的心理机制,为科学、有效的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强迫症的习惯驱动模型认为强迫
家族效应的研究最早主要来源于拼音文字的正字法家族效应研究,家族成员越多,越利于对靶词的识别,称之为家族促进效应,反之则为家族抑制,这表明家族成员的多少即家族大小是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之一。然而研究发现家族效应也受不同语种的影响,当使用中英文之外的其他拼音文字时,并非表现为家族促进而是转变为家族抑制效应。不同于形音一致的拼音文字,汉字以笔画为最小单位,其中以形声字居多,其蕴含着整字的语音信息(声旁)和
正如《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而言,为国际学生开办的各种丰富的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掌握运用汉语的能力,各高校开设了丰富多姿的课程,如“综合汉语”“当代中国话题”“中国人文地理”“中国概况”“中国民歌赏析”“中国舞蹈”等等。其中作为必修课之一的中国概况课程,以介绍中国的国情为核心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使其能够正确地运用
近年来,国内校园霸凌事件频发,校园霸凌问题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校园霸凌事件不仅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对校风、学风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小觑。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之后才陆续有专家学者展开相关研究。但在我国政府、教育部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关于校园霸凌问题的研究正在逐渐走向深入、全面。2021年1月,教育部表示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未
背景:代谢性谷氨酸2/3型(mGlu 2/3)受体激动剂是一类潜在的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LY404039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mGlu 2/3受体激动剂,目前虽未在临床中使用,但在前临床动物研究中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精神病效应。条件躲避反应范式是一种评价抗精神病作用的重要手段,抗精神病药会抑制条件躲避反应。已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抗精神病药在长期用药后敏感性会发生改变,表现在对条件躲避反应的抑制能力增强
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category-based induction)是指人们运用学习到的类别关系,将已知前提的类别属性拓展到与新的结论的过程,其在日常生活对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有着重要作用。在类别归纳中,前提数量和前提间的相似性都会影响推断的强度(induction strength)和结论成立的可能性(the likelihood of conclusion);前者称为前提单调性效应(premi
道德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大硕果,研究发现,日常身体积累的经验会作用于道德概念进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通过隐喻联结这一机制映射形成个体的道德抽象概念。而就具身认知来说,更是致力于研究抽象复杂概念和躯体经验的隐喻联系是怎么样形成的以及如何进行机制运转。在空间维度的道德隐喻背景下,当前位置隐喻下的道德判断研究主要集中在上与下,但在日常生活中,垂直空间其实除了上下还有高低。而且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相对于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