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西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大量我国特有柳杉古树,其中胸径50 cm以上的柳杉超过2000株。绝大多数树龄在100年以上,千年古树的数量也不少,是现存世界最大的古柳杉群。柳杉古树从山脚的禅源寺到山顶的开山老殿沿途分布成林。然而,近几十年来出现严重的腐烂病死情况,大量柳杉古树相继枯死,种群衰退加剧。本研究着眼于浙江省西天目山保护区全域调查天目山柳杉古树的腐烂状况,分析柳杉的腐烂状况,了解自然条件下真菌和细菌在不同腐烂程度柳杉中的菌群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一株具有拮抗效果的芽孢杆菌模拟进行柳杉腐烂的生物防治试验。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西天目山古柳杉腐烂发生与立木的路向和冠幅呈正相关,并可依据腐烂面积与深度和胸径比值将腐烂程度划分为过度腐烂、重度腐烂、中度腐烂和轻度腐烂4个腐烂等级。分析统计了不同腐烂等级病症部位中的微生物类群及相关的酶学和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等指标,初步建立了1-4级腐烂的病症指数。依据自轻至重腐烂程度的病症指数分别为: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W):0.9、0.9、1.0和1.0;真菌指数(×106 cfu/g):25、610、1115和15以上;纤维素酶活力指数(U/g.48 h):0.20.3、0.30.5、0.50.7和0.7以上;木聚糖酶活指数(U/g.120 h):0.10.2、0.20.4、0.40.6和0.6以上;果胶酶活指数(U/g.120 h):0.2、0.3、0.4和0.3以上,纤维素含量指数(%):0.420.49、0.320.41、0.270.31和0.31以下。(2)通过高通量分析自然腐烂条件下不同腐烂程度的柳杉古树腐烂木质样本中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发现,相较于细菌群落,最显著变化分别是Parcubacteria,nv.OPS17,Aquincola三个属,而真菌则有(Coniophoraceae,Simplicillium,Trechisporales,Trechispora,Penicillium,Lecanoromycetes,Capnodiales)7个属。真菌群落相对于细菌群落对于腐烂程度的变化更加敏感。不同腐烂程度间优势门类细菌和真菌的组间差异分析显示:不同腐烂程度细菌组成没有差异,而真菌存在着显著差异。VEEN图结果显示腐烂等级最低的柳杉古树具有最多的特有真菌,而在中度腐烂程度中真菌特有OTU减少。腐烂等级最高的样本中具有最多的特有细菌。将不同腐烂程度的柳杉古树真菌和细菌群落与木质素和纤维素环境因子交互分析发现,随着腐烂程度的增加木质素含量不产生显著的变化,而纤维素含量出现显著的下降,且5个真菌OTU与纤维素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细菌OTU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群落网状图显示:放线菌可能是腐烂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3)使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从柳杉腐烂样本中筛选出6株具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真菌,被认为是潜在的加深柳杉腐烂的病害微生物。通过化学抑菌剂(嘧菌酯、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多菌灵)和筛选到的一株具有特定生防作用的甲基营养性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01)对病害微生物进行抑制试验,发现化学试剂与生物防治单独使用对6株真菌的抑制效果都不明显,推荐浓度对病害微生物的抑制率分别只有41.8%、47.6%、45.3%、50.1%。而L-01的平均抑制剂为49.3%,与常用的化学试剂效果相当。研究结果为天目山柳杉古树群的病症检测,腐烂防治以及古柳杉种群的生物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