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情态表达说话人对命题为真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的看法或态度,是情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认知情态一直是研究热点,尤其是可能世界语义学框架下Kratzer经典情态理论的提出,使认知情态研究在形式语义学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与此同时,现代汉语认知情态研究中仍有一些问题在学界还未达成共识:如“一定”的情态意义及其近义词比较,“会”的情态力度以及认知情态的连用问题。鉴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和讨论现代汉语必然性认知情态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试图在Kratzer经典情态理论框架下对其做出澄清和解释。首先,本文研究和澄清了副词“一定”的情态意义和强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近义词“一定”和“肯定”。“一定”在以往的研究中,一直被认为可以表达认知情态和道义情态(彭利贞(2005,2007);陈勇(2011);张则顺、肖君(2015)),近期还有学者认为“一定”可以表达道义情态(潘海峰(2017))。本文论证了“一定”作为情态词只能表达认知情态,其余的情况都应看作是强化词。具体来说,一定有三种用法,“一定1”表达认知情态;“一定2”确认命题真值;“一定3”强化情态意义。其中只有“一定1”是情态意义,“一定2”和“一定3”是强化副词,“一定2”作用于整个命题,其强化效果是由其所处的特殊话语模式所触发的;“一定3”修饰必然性情态,其强化作用是通过精确化来实现的。现代汉语中,“肯定”是“一定”的近义词,两者语义相近并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交替使用。本文在澄清了一定的语义的基础上对两者的语义进行了比较,认为同“一定”一样,“肯定”作为情态词只能表达认知情态,区别在于“肯定”的情态基准中作为推论判断的相关知识更具客观性;此外,两者除认知情态外的其余的解读都应该看作是强化副词:“一定”和“肯定”均有真值确认的用法—对整个命题的真值进行确认从而达到语义强化(即“一定2”的用法),但只有“一定”作为情态修饰词情态词进行修饰强化(即一定3的用法),“肯定”没有这一用法。其次,本文讨论了“会”的情态力度以及现代汉语中认识情态的连用问题。对于“会”的情态力度,目前学界尚无定论,近期甚至有学者(吴芸莉(2018))提出“会”的情态力度并不确定,既可以表达可能性,也可以表达必然性,并以现代汉语中认知情态的连用现象进行佐证:“会”和“要”既可以与表达可能性的认知情态如“可能”连用也可以与表达强必然的“一定”和表达弱必然的“应该”连用。而根据情态研究的经典理论解释,情态词的语义是单义的,其不同的情态解读取决于话语背景中“情态基准”和“排序根源”的不同,但其情态力度是确定的并不随情态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本文将证明,“会”的情态力度是确定的,也不是有些学者所说的盖然性,而是表达强必然情态。而现代汉语中不同情态力度的情态词可以共现的现象实际上是一个跨语言的现象,可以借助西方学者的选择函数解释(Reinhart(1997);Winter(1997);Matthewson(1999);Matthewson et.al(2007);Giannakidou&Mari(2017))。当情态副词“可能”“应该”“一定”与“会”“要”连用,前者的情态力度对后者产生影响:前者作为选择函数F,提供“支持世界”域;情态副词的情态力度越强,提供的域越大,反之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