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播散性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2.观察小鼠MCMV感染后肺内树突状细胞活化及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变化以及树突状细胞迁移至腹腔淋巴结内的时序性变化。【方法】1.建立小鼠播散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模型:4.5周龄雌性BALB/c小鼠,腹腔接种MCMV Smith株(5×103)PFU,建立播散性感染模型(MCMV感染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2.在MCMV感染后1d、3d、7d,收获各组小鼠肺和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用流式抗体标记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11c、MHCⅡ及CD86,流式细胞学检测法测定MCMV感染组、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肺和腹腔淋巴结内树突状细胞的比率、表面特异性分子CD11c、抗原提呈分子MHCⅡ和表面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1.肺组织流式细胞学检测1)树突状细胞的比率:MCMV感染组感染后1d树突状细胞(CD11chiMHC-IIhi双阳性细胞)比率稍上升,3d升至峰值,7d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LPS处理组树突状细胞比率基本稳定,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2)树突状细胞表面CD11c表达量:MCMV感染组,感染后1d和3d与正常对照组CD11c表达量无明显变化,但在7d明显上升,高于正常组。LPS处理组,其CD11c的表达量在感染后1d时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此后回升,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3)树突状细胞表面CD86表达量:MCMV感染组,其CD86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感染后1d无明显改变,于3d达峰,明显高于正常组,7d回落,降至正常左右。LPS处理组,在感染后1d时处于峰值,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统计学意义不充分,后CD86表达量逐渐回落,与正常无差异;4)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表达量:MCMV感染组MHCⅡ表达量在感染后1d无明显改变,3d时下降,低于正常组,待7d回升,接近正常组水平。LPS处理组于感染后1d及3d MHCⅡ水平较正常正常组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7d时回至正常水平;5)肺部CD11cint细胞群:感染后7d,肺内明显出现CD11c表达量中等的细胞群(CD11cint),主要出现于MCMV感染组,而正常对照组和LPS处理组不明显。MCMV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D11cint细胞群比率在3d稍上升,7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除上述情况外其余各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D11cint细胞群CD11c表达量中等,CD86无或低表达,MHCⅡ表达也从无到弱,即CD11cintMHCII–/loCD86–/lo,且上述表面分子表达量稳定,在各实验组间及区组间差异不大。2.淋巴结流式细胞学检测:MCMV感染组,CD11c+细胞的比率于感染后1d和3d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7d时上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PS组,其比率在感染后1d、3d、7d均无统计学差异上的改变。【结论】1. MCMV感染与LPS感染相比,其肺内DCs的活化和迁移延迟。DCs比率达峰时其表面MHCⅡ类分子下调、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稍上调,且DCs活化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可能与MCMV感染DCs相关;2. MCMV感染组肺内发现一群中量表达CD11c的细胞群(感染后7d明显),其CD86无表达或低表达,MHCⅡ表达也从无到弱(即CD11cintMHC II–/loCD86–/lo),可能是浆细胞样DCs(pDCs)和/或干扰素产生性杀伤树突状细胞(IKDC),与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相关。3.淋巴结内DCs于感染后7d明显增多,提示外周组织的DCs于7d已明显迁移至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