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对全麻手术后需留置气管导管的患者,临床上镇静时常用咪达唑仑,但是,部分患者即使给予较大剂量的咪达唑仑仍不能达到满意的镇静效果。舒芬太尼作为强效的镇静镇痛药物,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时效果满意。本临床实验旨在比较舒芬太尼或者联合咪达唑仑应用于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时,两种镇静方案的镇静效果和可行性,以及镇静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Ⅱ或Ⅲ级,男女不限,年龄3564岁,体重5070kg,择期全身麻醉非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时间在24h,术后需要继续保留气管导管时间> 6h,并且入住麻醉科ICU观察的患者2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将纳入的2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咪达唑仑组(MS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n=10)。两组均在单次静脉给予舒芬太尼负荷剂量10μg后,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MS组:舒芬太尼初始剂量5μg·h-1+咪达唑仑恒定剂量2mg·h-1;S组:舒芬太尼初始剂量5μg·h-1。当患者呼吸频率≤8次/min或呼吸暂停时间≥15s时,以1μg·h-1下调舒芬太尼输注速度;当患者出现呛咳、躁动时则以1μg·h-1上调舒芬太尼输注速度,控制舒芬太尼剂量范围为37μg·h-1,应用剂量在此之外的患者则排除实验。镇静期间通过调节舒芬太尼的剂量维持Ramsay镇静评分在24分,使患者达到耐受气管导管的效果。拔管前停止药物输注,待患者完全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和停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应用镇静药物前的基础值(T0)和用药过程中5min(T1)、10min(T2)、30min(T3)、1h(T4)、6h(T5)及拔管后1min时(T6),不同的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及镇静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手术种类、术后留置气管导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程中MS组舒芬太尼下调为4μg·h-1者1例,下调为3μg·h-1者1例;S组舒芬太尼上调为6μg·h-1者1例,上调为7μg·h-1者1例,下调为4μg·h-1者1例。MS组及S组的20例患者镇静效果满意,Ramsay镇静评分在24分之间,对气管导管耐受良好,配合治疗,未见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MS组与S组患者Ramsay评分给药后较给药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MS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和呼吸频率较给药前均明显下降,各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镇静前后的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心率和呼吸频率较镇静前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和S组组间比较,MS组平均动脉压较S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MS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长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并发症。结论:关于全麻术后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治疗,静脉输注舒芬太尼47μg·h-1或者舒芬太尼35μg·h-1联合咪达唑仑2mg·h-1,均能达到良好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24分,术后耐受气管导管;停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比两种镇静方案,联合应用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停药后苏醒时间延长。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静方案,有利于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