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与大多数西方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传统的现收现付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一系列难题接踵而来,如缴费率偏高、养老金缺口规模大、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存在困难等。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促使理论界围绕“究竟什么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才适合中国”这一课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尝试着在这一前沿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
首先,主要围绕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理论界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相关研究。
其次,回顾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历程,并阐明了目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正经历从现收现付制到部分积累制的改革过程。目前在实践层面上,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模式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个人账户完全形同虚设。另外还存在着缴费率偏高、养老金缺口规模大、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存在困难、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过快等问题。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质上是一个高标准、高负担的现收现付模式。
再次,针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一般均衡框架下,运用两期动态生命周期模拟模型,对现收现付制经济和转轨后部分积累制经济进行分析。在对模型求解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生产者)、微观经济(消费者)、经济公平等几个方面,对制度改革的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量化分析。具体分析的经济变量包括:资本与产出、利率、工资、个人效用、社会养老金替代率、劳动者收入现值、收入分配比以及收入再分配净值等。
最后,在对模型参数进行估值的基础上,应用Mathematica5.0软件具体测算经济变量值,并比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后,两种制度均衡稳态下的各项经济变量。比较结果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改革将带来: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增加,产量和资本-产出比提高;利率水平下降,两类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上升;养老金替代率上升,两类劳动者个人效用上升,且第二类劳动者的个人效用上升幅度大于第一类劳动者;两类劳动者终身收入的现值增加,收入分配比下降,收入分配差距有所缩小。
因此本文的结论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无论对宏观经济,微观经济,还是经济公平等各方面都将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中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按照目前确定的改革框架进行转轨,即从原来的现收现付制向真正意义的部分积累制过渡,不断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