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对大学生地域刻板印象的影响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板印象,作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一直得到不同学科的关注和探究。社会心理学,特别是方兴未艾的社会认知对其产生、维持和改变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研讨。在探究不同作用机制中,研究者发现共情是不同影响因素中不容忽略的显著因子,但共情对刻板印象的具体作用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针对刻板印象研究的不同类型,本文选择地域刻板印象,通过三个研究,意图探究共情对其影响的机制及次级转移效应。   研究一,通过2×3被试问实验设计,探究共情、接触类型对地域(河南)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显示: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的影响效应依赖于接触类型。消极接触时,共情降低被试地域刻板印象;而中性接触时,共情对被试地域刻板印象没有显著影响;积极接触水平上,共情固化被试的地域刻板印象。   研究二,针对积极群际接触时,共情出现的固化效应,通过调查,研究共情诱导情境下,不同接触类型被试在共情程度、负性信息获得量的差异,探讨此效应产生的缘由,研究发现:积极接触组被试共情程度显著高于中性、消极接触组;而负性信息获得量,积极、中性接触组显著高于消极接触组。说明地域刻板印象的固化部分来源于积极接触中负性信息量的增加。   与研究一范式类同,研究三探究共情的次级转移效应,即共情、群际接触对特定地域(河南)刻板印象的影响是否会传递给其它地域(安徽)。研究显示:消极接触时,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出现次级转移效应;积极接触水平上,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没有出现次级转移效应。   综合以上研究,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存在显著影响,但依赖于群际接触类型。被试与被偏群体的先前接触类型通过影响被试共情程度和负性信息获得量从而影响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的作用。共情对地域刻板印象的积极效应能够转移至另一群体,消极效应则不然。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之后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其优良的教学效果吸引着广大教师不断的去实施.探究式教学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求知欲,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合作能力又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中培养出具有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现代技能型人才是教育工
“作为一个种子工作者,要像一颗种子那样,凭着自己的顽强性格,抵御种种灾害的侵袭,在土壤和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起来,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这是河南省劳动
翻转课堂是教学史上的一次思维风暴,是结合实践提出的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小学的信息技术是最基础的入门课程,开设这门课程,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常识,
无论是管理理论,还是管理实践,我们都可以看到,有的注重“人”,有的注重“事”,有的尽力两者兼顾.笔者认为,管理就是协调,协调是管理的灵魂.管理活动就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到来,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由此带来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而作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关键因素——大学教师的水平成为关注的重中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创新教育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是教育技术学专
教育家是人类文化的丰碑,也是人类社会真、善、美的象征和人间正气的赋形。他们甘于淡泊,脚踏实地,乐于奉献,矢志不移,品德高尚,精神崇高,受人敬仰。教育家创造着教育的历史,引领着教
一是要熟悉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1、熟悉学生的个人情况,便于分层指导学生学习.一个班级的学生的而学习基础都不能一样,有高低优劣之分,有聪明和驽钝之别.这就要求
本论文本着有利于实现“文化自觉”的原则;以文化与人格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背景;以精神分析发展的新范式——海因兹·科赫特(Heinz Kohut)的自体心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该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