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刑法理论上来讲,对任何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都要有边界的限定,以防止过度的犯罪化。持有型犯罪作为一种不需要实害结果甚至具体危险的犯罪类型,存在诸多突破传统刑法理论的固有缺陷,其犯罪化更需严格地限定。因此,对“持有”犯罪化的限缩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大约35000字,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持有”犯罪化之概述。“持有”的性质是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刑法理论上来讲,对任何危害行为的犯罪化都要有边界的限定,以防止过度的犯罪化。持有型犯罪作为一种不需要实害结果甚至具体危险的犯罪类型,存在诸多突破传统刑法理论的固有缺陷,其犯罪化更需严格地限定。因此,对“持有”犯罪化的限缩研究,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价值。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大约35000字,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持有”犯罪化之概述。“持有”的性质是学界长期以来争议的焦点,有“状态说”“作为说”、“不作为说”、以及“第三种行为形式说”。本文通过对持有的性质争议进行梳理,论证了“持有”的行为性质归属于作为犯罪,探寻持有犯罪化的正当性基础。其次,本文认为“持有”犯罪化包括立法程序上以及司法程序上的犯罪化。通过对我国持有型犯罪的立法进程进行梳理和评析,本文认为我国目前持有型犯罪具有不当扩张的趋势,例如持有伪造的发票罪与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罪,由此引发对“持有”犯罪化的反思性思考与质疑。第二部分,“持有”犯罪化的反思性质疑。将“持有”犯罪化极易造成对人权的不当侵害。首先,从规范结构看,其主观方面是故意还是过失抑或严格责任没有明确,客观方面是否需要行为人对特定物品的来源和去向进行说明也缺乏明确性,构成要件模糊的法律条文导致国民不具有可预测性以及法律执行机关肆意、选择性执法。其次,持有型犯罪作为一种立法推定性规范,司法实践中往往通过行为人与特定物品的支配、控制状态即推定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的客观危险性,既是推定就有出错的可能。最后,持有型犯罪的设立倾向于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刑法人权保障的机能相冲突,也与传统刑事归责原则相背离。综合这一部分的分析,本文认为“持有”犯罪化更多是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其正当性有限,由此引出对“持有”犯罪化限缩的理论根据的探讨。第三部分,“持有”犯罪化限缩的理论根据。这部分主要是说明为何要对“持有”犯罪化进行限缩。首先,大陆法系的主流观点认为,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害,因此,禁止行为人持有的特定物品必须是对法益有重大威胁的物品。刑法的谦抑理念要求刑法作为最后手段法对刑法的干预程度进行考量,根据刑法的补充性质,若有可替代刑罚的措施能阻止不法行为,则不应当将其犯罪化。从保障人权理念角度,持有型犯罪是严密刑事法网,加强社会保护的堵截性犯罪构成,其向社会保护的倾斜势必会使人权保障受到压制。因此基于对社会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机能的平衡,应当谨慎设立持有型犯罪,限制“持有”犯罪化导致的不公正。第四部分,“持有”犯罪化限缩的具体路径。分为立法和司法两大层面,刑事立法层面要合理划定持有型犯罪的犯罪圈,从该当性和必要性出发谨慎地设立持有型犯罪,同时对刑罚的配置也要进行合理限制。司法层面对“持有”进行实质解释,将不具有实质违法性的持有行为予以出罪,并且在司法程序上对被告人予以充分的反驳权。
其他文献
本报告选取《植物营养素》(Phytonutrients)中的第一章作为翻译材料,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和语法隐喻作为理论指导翻译实践,详细阐述了译前准备、翻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大规模商用及2020年的临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研究及其标准化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5G与4G网络相比,5G网络的通信业务量将呈爆炸式增长,
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中,资本显著不足都被认为是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的一种重要理由。不管是在美国、英国还是中国,以资本显著不足为由适用法人格否认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然而第一,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地方司法规范性文件关于资本显著不足的规定的立场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资本显著不足的认定标准、推理逻辑也非常混乱;第二,国内法院以往通常将注册资本低于法定最低限额作为资本显著不足的判断标准
公共警告是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手段,凭借其灵活性、高效性和低成本性的特点而日益受到行政机关的青睐。行政机关通过发布公共警告的方式回应社会公众对风险的关切,并引导其正确地防范、规避风险。然而,公共警告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对企业等生产经营者造成财产、声誉上的损失。由此,寻求对公共警告的适法性控制、平衡公共警告背后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将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四个部分对公共警告制
一个学科领域的教材一方面代表该领域的专业成就,同时也反映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批判课程理论的思想基础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课程理论,致力于揭示学校课程教育中课程的社会控制现象。论文主要讨论和分析我国课程论教材中批判课程理论融入的具体策略。论文的论域是对批判课程理论在我国课程论教材中融入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具体表现的重点分析并由此研究融入的具体策略在融入的目的、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深挖
吕温是中唐时期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其才华在当时广受称赞。在大学术界来说,一直缺乏对吕温思想中音乐思想的研究;在音乐学界来说,吕温的《乐出虚赋》很受重视,但是另外两篇乐赋却没有人发掘。本文将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在唐代特有思想背景下探究出吕温思想构造中的“二元世界观”构造,并以此为框架,以三篇乐赋为材料,从不同方向来多维度研究剖析出其思想中的音乐美学思想。通过研究分析,可
农业在中国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农业的发展起始于一万两千年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原始农业阶段,其主要形式是“刀耕火种”,对森林和环境造成了极大伤害。
文化适应是指来自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在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使得一方或双方的原来的文化模式发生改变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往的研究缺乏对文化适应的积极心理力量的探讨,也缺乏对文化适应内隐层面的探讨,同时对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人际互动因素关注不够。本文基于人际互动的视角,探讨了自我控制和文化适应的关系。研究1采用测验法,运用《文化适应问卷》、《自我控制问卷》和《人际互动的自我控制问卷》,调查了388名少数民
传统的网络科学研究对象只包含单一对象类型和关联关系,忽略了对象的异构性和关联关系的多样性,多层网络(Multilayer Network)是对传统网络的拓展和延伸,每一层的网络节点属于不同的对象类型,且各层网络节点关系密切,目前对多层网络的研究内容主要在探究其网络拓扑结构及其性质、动力学特征及产生机制、网络设计原理及其应用等,但通过聚类寻找多层网络的内部通道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传统谱聚类出发,根
我国于2013年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公司资本制度变为完全的认缴制,股东可以自由约定出资额和出资期限,强化了股东的意思自治,这是我国放松行政管制,增强市场活力的重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