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传统体裁。赋,源于战国末期屈、宋、荀卿,经汉之大赋,至东汉魏晋之抒情小赋,再至南北朝骈赋、唐代律赋、宋代文赋之嬗变,不变的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内在美学特征。然而目前对赋的英译研究局限于从文体、结构、语义、语用角度分析赋在译本中的文体再现、言语形式重构、语义内涵移译、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等,缺乏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赋这一本体美学特征的再现研究。本文意在从翻译美学的角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曲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传统体裁。赋,源于战国末期屈、宋、荀卿,经汉之大赋,至东汉魏晋之抒情小赋,再至南北朝骈赋、唐代律赋、宋代文赋之嬗变,不变的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内在美学特征。然而目前对赋的英译研究局限于从文体、结构、语义、语用角度分析赋在译本中的文体再现、言语形式重构、语义内涵移译、语用功能对等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等,缺乏从翻译美学角度对赋这一本体美学特征的再现研究。本文意在从翻译美学的角度,以《大中华文库·魏晋六朝文选》中康达维的赋译文为研究对象,从形式层面上的语音、词汇、句法以及非形式层面上的情志、意象和意境对赋译文的美学再现进行审美分析。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个部分论文介绍,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论文框架及研究意义。第二个部分文献综述,简述赋的定义,梳理国内外对赋的英译研究以及康达维对赋的英译及研究。第三个部分理论框架,阐述翻译美学的定义、发展,刘宓庆翻译美学的审美主客体及审美再现。第四个部分论文主体,从翻译美学审美客体的角度,对赋的美学特征在译文中的再现进行审美分析,形式层面上分析了赋的语音之尾韵、节奏、连绵词的审美再现,词汇之词语修辞、词语内涵、大词的审美再现和句法之对偶结构、排比结构、非人称主语结构的审美再现;非形式层面上分析了赋的情志的审美再现,意象的审美再现和意境的审美再现。第五个部分论文结论,通过对康达维赋译文中的审美再现的文本分析,归结出康达维在赋的英译过程中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满足目标读者为学者及汉学家的阅读需要,因而其英译是一种学术型的、文学史料型的翻译。
其他文献
生态翻译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它把翻译定义为“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该理论提出“译者中心”,把翻译研究的焦点转向译者,是研究译者主体性的重要理论工具。目前,越来越多学者把生态翻译学相关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处于边缘地位,但它不仅流传至日韩及欧美,还曾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寒山热”。寒山诗有多个英语译本。其中韦利译本和斯奈德译本是发表在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两个英译本
过去的十年中,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光电转换效率从3.8%上升至23.7%而备受关注,但是其较差的长期稳定性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钙钛矿材料在水氧、热、光照条件下很容易分解,导
归功于钙钛矿材料本身卓越的光吸收性能和简单的溶液成膜性,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近十年时间里得到了迅速发展,认证的小面积电池效率已达23.7%。在叠层太阳能电池、半透明
烟草行业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十五"以来,国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多数都采用了联合工房的生产形式。本文结合某烟草企业联合
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材料与工艺的创新、环境意识的增强,一些老旧工业被替代,变成了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城市当前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片段。工业建筑遗产是工业遗产的重要载体,见证了工业历史的发展。在工业遗产保护、再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建筑遗产面临着拆除或者改造的命运。在拆除或者改造之前,没有相关数字化信息记录或者仅有部分数字化记录,会导致民众对工业遗产认知的缺失、认同感的
密肋约束钢板剪力墙是对传统非加劲薄钢板剪力墙进行改良而得到的一种新型抗侧力体系。它通过在内嵌墙板两侧设置密肋将板面分成若干小区格以抑制其整体屈曲。该措施成功减小
石墨烯因其特异的能带性质,具有很多新奇有趣的现象,广泛地应用在众多领域,而且石墨烯具有很多同素异形体结构,能够进一步调控其能带性质和特性。受石墨烯材料许多特殊物理性
同步辐射光源是众多基础学科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目前已经发展到接近衍射极限的第四代光源。为了减小束流发射度,衍射极限储存环在设计时采用了高梯度的四极铁和六级铁,增加
交通流预测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传统交通流预测方法孤立的从时间序列上寻找交通流的变化规律,或是从空间位置上探求道路间的相似关系,都没能很好地融合交通流的时间特
自从拓扑绝缘体的概念问世以来,对拓扑电子材料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凝聚态物理领域中的热门课题。所有拓扑材料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那就是它们的拓扑性质不会因为外界的微扰而被破坏。因此,拓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固体能带理论,拓扑材料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拓扑绝缘体、拓扑半金属和拓扑超导体等。近十几年来,由于拓扑半金属存在新颖的量子物理现象,研究方向逐渐从拓扑绝缘体转向拓扑半金属。在探索和研究拓扑材料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