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由耐药菌株所导致临床真菌感染治疗失败的病例越来越多,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因此,阐明白念珠菌耐药机制对于临床真菌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白念珠菌代谢组学研究发现,在AmB处理组中多胺含量均明显升高。已知多胺是一类含有氨基的脂肪族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腐胺(putrescine)、亚精胺(spermidine)和精胺(spermine),多胺在植物抗逆性和细菌耐药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能够刺激白念珠菌菌丝形成。因此,我们推测多胺可能参与白念珠菌耐药过程。本课题中,分别将精胺、亚精胺和腐胺与氟康唑、咪康唑、卡泊芬净、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AmB)和紫草素合用作用于白念珠菌,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多胺能够拮抗卡泊芬净、制霉菌素、AmB和紫草素的抗真菌效果,采用生长曲线和生存率实验考察多胺作用,证实多胺可以显著拮抗AmB抗真菌作用。采用XTT还原法检测多胺是否影响AmB抗生物被膜活性。结果表明,精胺、亚精胺和腐胺均可以拮抗AmB抗生物被膜活性,并且这种拮抗作用与多胺呈剂量依赖性。为明确多胺在白念珠菌应对AmB刺激中的作用,采用内源敲除SPE1基因(SPE1为多胺合成关键基因)与外源添加多胺的方法考察白念珠菌对AmB的敏感性,结果显示,SPE1敲除菌对AmB更为敏感,而外源添加多胺则可以降低SPE1敲除菌对AmB的敏感性。这表明,多胺可降低白念珠菌对AmB敏感性,诱导白念珠菌耐药性形成。本课题从氧化应激和生物被膜形成两方面来阐明多胺参与白念珠菌耐药机制。采用DCFH-DA染色方法检测白念珠菌胞内活性氧含量,采用Real Time RT-PCR实验检测氧化还原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精胺、亚精胺和腐胺与AmB合用能显著降低AmB引起的胞内活性氧含量升高,同时能下调SOD2、SOD5、EBP1和MRF1基因表达,起到抵抗AmB导致氧化损伤作用。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 surfacehydrophobicity,CSH)和酵母态向菌丝态转化在生物被膜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本实验采用水-烃两相分离法和菌丝形成实验考察多胺拮抗AmB抗生物被膜活性机制。结果显示,精胺、亚精胺和腐胺与AmB合用组CSH与AmB单用组相比显著升高,而DAB(多胺合成抑制剂)与AmB合用组CSH比AmB单用组降低。采用Spider和RPMI1640加10%FBS培养基进行菌丝形成实验,结果显示,精胺、亚精胺、腐胺与AmB合用组,菌丝形成能力比AmB单用组显著增强,而DAB与AmB合用组,完全抑制菌丝形成。采用Real Time RT-PCR实验检测被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精胺与AmB合用组IFF4、CSH1、HWP1、ALS3、ECE1和RAS1基因表达水平与AmB单用组相比均显著上升,与空白组相比无差异。这表明精胺、亚精胺和腐胺拮抗AmB抗被膜作用是通过增强AmB作用下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菌丝形成能力和提高被膜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来实现。综上所述,多胺能够参与白念珠菌耐药过程,并能通过降低胞内活性氧含量和增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