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据统计八成企业将融资难视为其发展中的第一瓶颈,七成企业无法顺畅的申请到银行贷款,六成企业认为不能足额获得信贷支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信用水平不高、经营管理落后;另一方面,也存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金融制度发展不完善等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要求应该对中小企业融资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情况和数据表明,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收入分配、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WTO后,从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看,在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所以处理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非常紧迫的任务。从目前融资方式看,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对国有大型企业和垄断行业倾斜,所以要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和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措施。 本文首先回顾了与信用担保有关的理论文献,从交易的基础—信用出发,分析了降低交易费用和实现专业化分工是信用担保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从金融中介的角度理解了信用担保机构产生的深层机制。其后,从具体的信贷操作问题上分析了信用担保机构与其它金融中介组织的比较优势,并对其功能作了阐述。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是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有机结合的典范,也是变行政手段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化解金融风险、改善融资环境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要从根本上做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工作,解决融资难问题还有很多任务要做。 我国担保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监管,担保行业呈现出一定程度无序发展的局面,例如担保机构鱼目混杂、许多不具备担保能力或别有目的的机构进入担保行业、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偏小,服务对象有限,资金不足,还有商业性信用担保发展是否可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否可以保持长期健康的发展还需要进行讨论,信用担保机构商业化的建立和运行的约束条件等问题都亟需解决,发生代偿时,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的比例,银行和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风险分担等问题也需要做出合理的实证分析。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最终都将通过担保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也使担保机构的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质疑,毕竟办得成功,经营得好的占少数。有的城市好不容易创办了几家,但业务很少。要停业吗?地方政府和当地的工商联、总商会不同意;办下去吗?又找不到实现业务良性发展的路子。 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分析入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产生发展、优势、功能和运作模式的进行了阐述,一方面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的理论和实际经验予以了分析,提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理论依据;二是以广东省信用担保机构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数据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商业化运作和风险控制的合理条件,运用数学工具给出了模型分析,探讨了信用担保机构发生代偿后,政府风险补偿资金的合适比例。三是运用公共品和外部性理论,提出了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中,政府引导在信用担保市场化中的作用界定,应坚持政府给予适当引导和财政按比例补偿,担保机构以商业化模式的原则运行,支持了文中的实证模型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发展中出现的最紧迫和现实的困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最后结论指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的实践中持续性发展的总结建议,以期望对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