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衍生品交易市场产品日趋丰富。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标志着国内的衍生品市场进入了划时代的快速发展期。近观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需求不断增加,在套期保值、投机等功能的需求下,对不同种类的衍生产品定价提出了进一步需求。期权定价理论方面,自从F. Black, M. Scholes和R. Merton等三人在确定金融衍生产品价值的创造性贡献以来[1],数学金融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以及对应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资本市场上重大金融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金融变革中反应的诸多问题,我们发现:基于布朗运动和正态分布建立的Black-Scholes模型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需求。1976年,Merton首次建立了标的资价格的跳-扩散模型,且在非系统跳风险、跳跃大小分布为正态的假设条件下研究了对应的期权定价问题。在Merton的理论突破以后,许多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尽管Black-Scholes与Merton模型已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应用到金融场,但是近来实证研究表明:在刻划标的资产价格波动上,它们与实际还存在较大偏差。主要表现为:(1)资本市场上,标的资产的跳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跳风险背后极可能蕴涵了某种重要的经济现象;(2)资产收益分布可能具有非对称、尖峰厚尾特征以及“隐含波动率微笑”。2002年,Steven Kou提出了双指数跳-扩散模型[2],该模型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产生一个尖峰厚尾分布,更重要的是在双指数跳-扩散模型下能给出易于处理的欧式期权和奇异期权的解析定价公式。基于这些特征,双指数跳-扩散模型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本文在Steven Kou的研究基础上对模型的建立基础、模型解析解的获得加以讨论,并分析了期权定价中参数对于期权价格的影响。最后,选取国内上证50ETF期权做为定价研究对象,对模型的优点进行论证。并且通过对市场数据的观测和现实投资需求对期权合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