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下游沿海平原埋藏着多层地下水,其中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浅于100m,包括潜水和Ⅰ承压水,而深层承压水埋深100~450m,自上而下分为Ⅱ,Ⅲ和Ⅳ承压水。浅层地下水水质差,TDS含量普遍超过1000mg/L,不适合饮用。深层地下水水质优良,为淡水,是目前当地地下水开采的主采层,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深层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出现了降落漏斗,并且内陆地区的水位低于滨海地区,由此,深层地下水面临着海水入侵和浅层咸水越流污染的风险。本文旨在查明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的特征及水化学的形成机理,重点研究深层地下水中咸水的成因。论文综合运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技术(18O, D,3H,14C,34S,87Sr/86Sr),以求得到更客观的结论。本论文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潜水接受现代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并与河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深层地下水是古水,侧向径流缓慢,总体上与浅层地下水水力联系微弱,同时也不受现代海水入侵的影响,在滨海地区可能受到地层中残留的海(咸)水影响。在水位漏斗区,深层地下水受到上覆浅层地下水越流补给。二、深层地下水TDS在大丰市以北分布具有分带性,自内陆向海,TDS值逐渐增大,水质也由淡变咸;在大丰市以南,TDS普遍很低,基本都是淡水。咸水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滨海地区,自北部废黄河口一直延伸到大丰市南部;二是内陆地区,位于大丰市和盐都区之间。淡水主要是HCO3型水,内陆区咸水为为HCO3·Cl型水,滨海区咸水为Cl·HCO3型水。咸水主要是由Cl-, Na+浓度的增加造成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深层地下水水化学形成的作用主要是地层中残留海(咸)水的混合,其次还有碳酸盐矿物和硅铝酸盐矿物的溶解。三、对于Ⅱ承压水和Ⅲ承压水,滨海区咸水主要是受到地层中残留的海(咸)水混合影响,内陆区咸水则是由于上覆Ⅰ承压咸水越流造成的。Ⅳ承压咸水则可能是由于凿井工艺不良造成的与浅层咸水串通。针对研究区内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的特征和咸水成因,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合理布置开采井的数量和位置,另外需要注意成井质量,防止因成井不良造成的浅层咸水污染深层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