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输尿管结石已成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现代泌尿外科的常见病,约占上尿路结石的65%,占泌尿系结石的33%-54%。绝大多数由肾结石下降到输尿管内形成,原发于输尿管的结石很少。随着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输尿管结石的早期诊出率越来越高,同时也为其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输尿管结石的治疗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较于早期的开放性手术,输尿管结石的现代治疗方法更趋于微创甚至无创。最早主要是以保守治疗和开放手术取石为主,继之发展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一度成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而随着内镜技术和腔镜技术的发展,输尿管镜碎石术(URL)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也发展起来,同时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也成为输尿管结石微创治疗的补救措施。现在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已成为主流,且多种多样,鉴于每位患者的个体状况及结石的总体情况的差别,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目的:总结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及临床经验,比较输尿管镜碎石术、经皮肾镜碎石术及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这3种微创治疗方法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上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讨论这3种手术方式的操作技巧、术中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导致手术失败的因素。方法:共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收治的12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通过行B超、KUB及CT检查确诊后,分别采用输尿管镜碎石术(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或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UL)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这些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并用方差分析及卡方分析分别比较3种治疗方式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输尿管镜碎石术(URL):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截石位,经尿道将F8/9.8输尿管硬镜沿斑马导丝置入输尿管,逐渐上行至结石处,用套石篮固定结石,再用EMS第四代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碎石并冲洗,常规留置双J管、尿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采用全身麻醉,先取截石位,将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患侧输尿管内;再换成健侧俯卧位,B超定位下穿刺至患侧肾盂,先让输尿管镜沿钩状导丝进入肾盂、输尿管探查并寻找结石,再换用肾镜置入,使用超声或气压弹道将结石击碎并吸出。留置双J管、肾造瘘管及导尿管,术后6-7天拔除肾造瘘管,1个月后拔除双J管。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LUL):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健侧卧位,建立气腹,置入Trocar及操作件,切开侧后腹膜,游离输尿管并找到结石,纵行切开输尿管,用套石篮取石,置入双J管,横向缝合输尿管,并于肾下极留置引流管引流。术后10-1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2个月后拔除双J管。结果:URL治疗组86例,其余4例(4.44%)于术中改行PCNL或LUL,结石长径0.6~3.0cm,平均长径1.04±0.36cm,发生并发症1例(1.16%),1个月后复查KUB,结石完全清除者84例(97.67%),其余2例因结石多发,且输尿管弯曲折角较多导致进镜困难,或位于上段,均无法取尽,于1个月后行二期ESWL,效果好。PCNL治疗组29例,其中2例为URL中转PCNL,结石长径0.8-2.5cm,平均长径1.44±0.33cm,发生并发症3例(10.34%),术后1个月复查KUB,结石清除率为100%。LUL治疗组14例,其中2例为URL中转而来,结石长径0.8~2.1cm,平均长径1.73±0.62cm,发生并发症1例(7.14%),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为100%。URL组的平均结石长径<PCNL组(P=0.00)和LUL组(P=0.00),PCNL组与LUL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40):PCNL组手术所需的时间>URL组(P=0.00)和LUL组(p=0.038),URL组与LU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86);URL组术后的住院恢复时间<PCNL组(P=0.00)和LUL组(P=0.045),PCNL组与LUL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44):PCNL组所耗费的资金>URL组(P=0.00),LUL组与PCNL组或URL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128和P=0.304)。3个治疗组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69及P=0.602)。结论:采用这3种微创方法治疗输尿管结石均安全有效,URL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虽然PCNL、LUL的结石清除率高,URL结石清除率略低,但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对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可首选URL治疗,若出现下列情况时,可考虑行PCNL或LUL治疗:①结石过大且位于上段,②结石远端输尿管严重狭窄,③因结石长期梗阻导致结石近端明显积水、结石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④术中结石返回至肾盂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