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发创作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德发立足于他特有的民间立场,对农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等整个生存状况予以深切关注,塑造了大量极富人文精神色彩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他对农民命运的担忧,对农民艰难人生的同情,表现了作家对人文精神的执著追求.不仅如此,他还对女性农民予以特别关注,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对女性农民的悲惨命运进行了真实再现,对造成她们这种命运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揭示,为作品平添了悲壮感.他这种呼唤人们关注农民、关注人生的人文精神,以及渗透在作品中的现代意识、法制意识、忧患意识,表现了其强烈的大现代意识.赵德发虽然是政府官员,又是一名知识分子,但他不虚美、不隐恶,以其农家子弟的纯真本色,遵从生活的真实,从农民的视角、农民的心态,以原生态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正的民间,使他的民间立场更具有真实性,可信性,从而使他的作品更具现实主义特征,更值得人们去研究.研究赵德发的作品,对于更好地把握农民与农村,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者研究赵德发的创作就是想从中获得一些启迪,从而启发更多的人关注农村与农民,启发更多的评论家关注赵德发的创作.该文采用分析的方法,先从对农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入手,把握赵德发作品的内容、主题,然后从人文精神、对女性的关注、现代意识及忧患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分析了作品强烈的现代意识,后又分析作家采取的民间立场,最后,进行了小结.
其他文献
势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当前学术界对势的研究论著已经很多,但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哲学领域。对作为艺术美学范畴存在的势的研究相对薄弱,对文学之势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位颇具特色的批评家。从理论渊源来看,他主要师承西方的印象主义批评,同时又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传统当中汲取养分,由此建构自己的批评体系。在批
该文以静态的描写为主、以纵横两方面的比较和理论上的推测为辅,深入详细地描述平邑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特点,概括它们的基本规律、分布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探讨某些语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纪念元好问800周年诞辰为契机,元好问研究出现了高潮,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但学术界对元好问金亡后诗词作品中的哲理意蕴和生命意象关注较少.金亡后的二十多
鲁迅是一座立体精神雕像.作为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作家,鲁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这使他在接受外来影响时显示出极强的主体选择性.他与他所受影响的作家建立起的是一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