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相关论文
作为现代中国文坛一位风格独异的批评家,李健吾批评文字灵动飘逸,情感丰富却又不乏深刻的理性,在他的世界里,批评即是创作,批评家......
李健吾既是莫里哀喜剧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研究者。其研究成果按照年代可分成三个阶段。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更多从人性的角度解读莫里......
1933年8月底,结束了两年的留学生活后,李健吾回到了古都北平。直到1935年8月又离平赴沪任教,这满满的两年间,他苦苦笔耕,一方面固然为生......
纵观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留日派”与“欧美派”之争占了相当篇幅。自从1919年李大钊与胡适就“问题与主义”展开争论之后,两派的......
贺卡是人见人爱的小玩意儿,名目繁多,大小不,用途广泛,有新年贺卡、生日贺卡、情人节贺卡、各种纪念贺卡等等。当然,在相当长的历史年代......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有钱钟书先生签名赠书两种,一种是1949年3月出版的《晨光文学丛书》版的《围城》,一种是1979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的《......
内容摘要:作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京派批评家的代表,李健吾在以艺术家的自觉对批评本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调动自己的文学储备为中国批评......
精心地经营语言,使其瑰丽而奇崛,是现下的一种时尚。许多同学写文章,也染此流俗,追求语言的华丽甚至怪诞,形容词、副词一大堆,但内......
写下这个题目,在我是有感而发的。极目文坛,创作中的“祛魅”已行进了二十来年,而批评中的“魅”仍然笼罩不散。顺应20世纪是批评的时......
1949年秋,我正在震旦大学就读,李健吾应聘前来任“戏剧分析”课,听者如潮,坐满课堂。 这时的李健吾才40多岁,精力充沛,人壮体健,颇具魅......
同学们,新年好。今天很难得。那么冷的天,世界文学史结束在很冷的一天。讲课要结束了。我来讲讲我是怎样讲文学史的。本来是想把本世......
前些日子读旅美作家张北海先生的长篇小说《侠隐》,里面写了老北京许多胡同和四合院,他怀念“一溜溜灰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
文学是可爱的 不要讲文学是崇高伟大的,文学可爱。大家课后不要放弃文学,至少,每天要看书。 开始读书,要浅。浅到刚开始就可以居......
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边城》说,“这里一切是谐和,光与影是适度配置”。人教版高中语文节选了3—6节,在授课时,笔者和学生一起从“适度......
韩石山先生的《寻访林徽因》我看了好几遍。不知别人读韩先生的文章有怎样的感觉,反正我读韩先生文章的时候,总是读着读着,就情不自禁......
读了1979年《读书》第三期上一篇《论翻译书》后面罗新璋同志的“附记”,觉得他提倡的译法,将使他自己走上歧途,也影响青年读者走错路......
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即使坐在显目的地方,陆蠡也不会怎么样引起旁人的注意,然而他永远不会自动地坐到一个众目睽睽的地方。他不大开口。......
中国话剧起始于英语戏剧的改译和演出。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话剧传统之前,通过改译西方的剧本,使之适应中国舞台的需要成为......
新近出版的《民国文人风骨》一书上,有一个关于作者韩石山的简短介绍,我一看便知道是作者自己提供给编辑的,至少也是按照韩石山的意思......
抗战胜利后,作家李健吾曾对林徽因做过如此描述:“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李健吾......
我非常喜欢傅葆石先生的《灰色上海》这本书,并不是因为他正面评价了我的父亲李健吾,而是他选择的写作角度:从完全个人的道德角度来观......
八年抗战,一朝胜利结束,看别人纷纷复员,各奔前程。我,一个穷作家,既无机关可属,又无去处可奔,滞留在重庆歌乐山中达一年之久,听啼血杜鹃一......
本文从李健吾批评著作中的关键词“生命意识”出发,从批评理想的践行与批评标准的建立两个方面,论述李健吾所形成的以生命意识为核......
一、选择题 第11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16~28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泰山是我国五岳之宗,以它的高大宏伟成为历代作家经常吟诵、......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的批评家,李健吾文学批评的视野始终围绕“人性”二字.他探寻潜藏在作品中的人性,与作家的人性碰撞......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名的批评家,写了大量的批评文章.其中以两部"咀华集"最为著名,也最能代表他的风格.该文即以"咀华批评"为......
作为一名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学院派文人,李健吾的人生经历和戏剧创作包蕴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试图通过对李健吾在传统与现代......
本文试图清理李健吾的整个文学批评历程,在与被批评者的交往辩驳中,李健吾逐步完善了其“批评观”,既显示了批评的“自觉”与“尊......
“五四”以降,传统与反传统、继承与创新、民族化与现代化等一系列纠缠不清、充满悖论的命题并存于中国的理论领域中,构成了现代中......
李健吾,以批评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上,不仅写下了许多优秀的剧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留下了《咀华集》和《咀华......
李健吾的文学批评一直被看作是中国印象主义批评的典范,他深受西方印象主义批评特别是法朗士、雷梅托等人的批评理论的影响,强调批评......
李健吾是我国现代话剧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创作和改编了话剧剧本近50部,其中包括正剧、喜剧、传奇剧等多种样式。李健吾的......
李健吾印象批评以其直觉感悟式的思维方式,构建了中国特有的诗性批评模式。从而,在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化的历程中,烙印下其独特的印......
李健吾以独特的“印象式文学批评”而为人们熟知,然而,对于文学创作,他不仅在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领域都有建树,而且还得过一些“......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是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京派作家之一,他的一生作品颇多,涉及小说、散文、戏剧、翻译及法国文......
李健吾,中国新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涉及的领域有翻译、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创作,文学批评以及法国文学研究等。他建设新文......
除了在文学批评和翻译领域建树颇丰,李健吾在小说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曾公开发表短篇小说三十余篇,先后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中篇......
李健吾的印象鉴赏式文学批评,中西兼容,广采博取。他推崇审美直觉,以“自我”作为感悟印象的标准,张扬批评主体的个性与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