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菊糖是一种天然的非营养型高甜度甜味剂,其主要成分包括甜菊苷(SS)、莱鲍迪苷A(RA)和莱鲍迪苷C(RC)。甜菊糖中的SS含量高,但具有一定的后苦味,RA甜味品质好但含量低。甜茶苷(RS)是从甜茶中提取出的天然甜味剂,产量较低且受生产地域的限制。本工作利用筛选的黄杆菌对SS进行生物转化使之生成RS,并对转化酶进行分离纯化以及对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采用硫酸铵盐析、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对转化酶进行分离纯化条件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选用30%-80%浓度的硫酸铵浓缩蛋白。0.05M,pH7.0,含10%(NH4)2SO4的磷酸盐缓冲液能够使目的蛋白吸附在Phenyl-Sepharose CL-4B疏水层析填料上,用水进行解吸。在pH6.0,0.02M的离子强度下,目的蛋白质能够吸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填料上,在0.1M的盐离子浓度下能够解吸附。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具有转化作用酶的三条带分子量分别为:20-3Okd,40-60kd和40-60kd。经NanoLC-MS/MS测序结果表明,其中有转化作用的酶具有氧化还原作用。对酶学性质的研究表明:适宜温度45℃,适宜pH7.0,在30-C-45℃,pH6.0~7.0之间能保持较高的稳定性。Na+、Fe2+对酶有激活作用;Ca2+、Mg2+, Zn2+对酶有抑制作用。10%乙醇,1%-5%甲醇,10%-20%乙酸乙酯分别对酶有激活作用,相对酶活性分别为141%,239%和159%.正丁醇、丙酮对酶有抑制作用。通过特定的化学修饰剂对酶的功能基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二硫键和金属离子可能是酶的活性必需基团,丝氨酸残基不是酶的活性基团。甜菊醇是甜菊糖的苷元,分子具有对映-贝壳杉烯型四环二萜骨架结构,是新药研究的分子骨架之一。本工作筛选了能转化甜菊糖为甜菊醇的细菌。结合菌体、菌落的形态特征及16SrDNA序列鉴定为巴氏微杆菌XJ (Microbacterium barker i,保藏号CCTCCM2011182)。该菌对甜菊糖中的SS、RA和RC的转化顺序为SS>RA>RC。在转化过程中,甜茶苷是转化的中间产物。对最终转化产物甜菊醇进行分离纯化的结果表明,甜菊醇纯度90%,得率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