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是世界上具有独特结构与功能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功能多样,是维护自然界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基因库。大山包湿地是我国西部江河源区海拔最高的高原湿地,位于越冬候鸟迁徙线路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地,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然而,由于早期的湿地开发活动缺少科学论证和周密规划,人类活动严重地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平衡,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剧。大山包湿地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大山包乡,属于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9200ha,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为我国目前海拔最高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和到此越冬栖息的黑颈鹤。保护区内有3150ha亚高山湿地,是2005年国际湿地公约局批准的中国第三批9块“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长江水系的重要生态屏障,也是云贵高原最重要的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为世界上约1/6的黑颈鹤种群提供了良好生境。目前,许多学者对大山包保护区进行了一定的调查研究,涵盖多学科领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黑颈鹤的保护、资源分布状况等方面,对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及其保护研究尚属少见。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探讨。综合专家咨询意见和大山包湿地的脆弱性特征及成因选定评价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赋各指标权重,然后利用作者提出的数学统计方法来分析计算,得出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数据结果,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验证,系统研究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状况和特点,并探讨有利于减轻大山包湿地脆弱性程度的保护建议和对策。主要结论如下: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近5年的脆弱性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得出大山包湿地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从2002年到2006年由中度脆弱状态向轻度脆弱状态转变,目前湿地处于生态质量较好类型状态。但同时也可看出,大山包湿地面临着缺水、生活区水质污染、沼泽退化等严重问题,人为干扰成为威胁和破坏湿地原生生境的主要因素。任何不合理的湿地开发利用模式都将导致湿地的萎缩,加剧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在保护、恢复与开发的关系中应充分考虑大山包湿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大山包湿地生态状况尚好,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大山包保护区的设立,相关保护政策的落实与保护措施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湿地环境,交通条件的落后和工农业发展滞缓,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类对湿地的干扰程度。从大山包湿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应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看待湿地利用和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以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的方式开展湿地宣传工作,增强湿地地区人民的环保意识,建立自然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大山包湿地不仅是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核心,而且是整个大山包生态旅游活动的中心和依托,大山包湿地的景区设计要能促进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功能,并协调好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动态评价,更清楚、直观地了解大山包湿地的脆弱性本质特征及变化趋势,诊断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或退化程度,相应提出了减轻脆弱性程度的恢复措施和管理建议,为湿地恢复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止大山包湿地生态功能减退,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好湿地生态资源。同时也为我国高山沼泽化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提供典型案例,促进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