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构烷烃及衍生物在金属单晶表面的烯烃化及偶联

来源 :郝争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烷烃,尤其是轻质烷烃是地球上储量丰富且廉价易得的碳基原料之一。但是由于分子中无导向基团和活化基团且仅含有低极性的C(sp3)-H键和高键能的C(sp3)-C键,导致石油裂解后的烷烃通常被作为发热、推进或发电的能源材料来使用,在合成化学上的利用率较低。因此,发展合适的催化体系有效降低C(sp3)-H键的活化能垒,进而将其转变成为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具有现实意义。然而,烷烃分子中各级C(sp3)-H键的键解离能差别很小,如何选择性地打断某一特定C(sp3)-H键实现烷烃功能化反应是另一大挑战。目前研究的思路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寻找更高效的金属催化剂或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直接将烷烃官能团化(转变成烯烃、炔烃、芳香烃);二是将烷烃预功能化,进一步实现烷烃衍生物的转化再利用。40年前,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的横空出世,使得人们能够在亚分子尺寸上研究化学反应。借助不同的金属表面可以为前驱体分子提供合适的吸附位点及催化场所,进而在金属表面实现丰富低维纳米结构的构筑。更重要的是,先进的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能够实现对中间态产物和最终态产物的识别,结合谱学以及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以在机理层面揭示反应路径。本论文使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nc-AFM)以及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SRPES)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了金属表面诱导的碳-氢功能化反应,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研究了正构烷烃在Cu(110)基底上转化为聚乙炔的反应,并通过表面覆盖度调控策略实现了对链生长过程中不同节点的调制。前期试验表明正构烷烃在Cu(110)表面上退火至450 K左右,分子会发生连续脱氢转化为共轭烯烃。而进一步退火至470 K,共轭烯烃分子间会发生偶联反应形成聚乙炔。通过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对链增长过程中单体间连接节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三种不同的节点:1)完美的全反式聚乙炔链。2)顺反异构化的聚乙炔链。3)在Cu(110)基底上跨沟槽偶联的聚乙炔链。有趣的是,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调节表面分子覆盖度策略实现对三种不同节点的调控,并借助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给出了合理的调控机制。(2)研究了二十八烷基醇(C28H57OH)分子在温和的条件下发生连续脱氢直接转化为烯烃醛的反应。研究表明二十八烷基醇分子在Cu(110)表面上退火至350 K左右能够实现C(sp3)-H到C(sp2)-H的转化,最后生成共轭烯烃醛。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非接触原子力显微镜(nc-AFM)、同步辐射光电子发射光谱(SRPES)的表征结果,证实了二十八烷基醇(C28H57OH)中的羟基(-OH)在第一次退火脱氢后被氧化为醛基(-CHO),生成相应的烷基醛产物,即二十八烷基醛(C27H55CHO)。随后的连续脱氢步骤导致共轭烯烃醛的形成。理论计算结果明确地证实了末端羰基的强吸电子诱导效应以及邻位碳-氢键对羰基的超共轭效应,增强了邻位C(sp3)-H键的活化反应性,从而使得烷基醛在低至350 K的退火操作下发生连续脱氢转化为烯烃醛。(3)研究了正构烷烃在(2×1)-O-Cu(110)基底上退火前后的脱氢反应。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联合同步辐射光电子发射光谱(SRPES)测量表明,(2×1)-O-Cu(110)基底上的正构烷烃在低于室温条件下能够发生烯烃化反应。而进一步对比共轭烯烯、1,31-三十二碳双烯、1,13-十四碳双烯、1-二十烯等分子在(2×1)-O-Cu(110)基底上的吸附行为,我们推测正构烷烃在(2×1)-O-Cu(110)基底发生了端位脱氢并转化为端烯烃(α-烯烃)。同时,1,31-三十二碳双烯分子在Cu(110)基底不同吸附位点表现出不同的碳-氢活化温度,表明金属基底的最优吸附位点并不一定是最佳活化位点。(4)研究了轻质烷烃(异丁烷)在不同重构的Au(110)基底上的吸附活性和反应活性。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表明合理设计客体分子的化学结构、表面分子覆盖度以及退火温度可以实现Au(110)基底不同重构程度的构筑。而异丁烷在升至室温的条件下仍能够稳定的吸附在Au(110)基底上,表明(1×6)重构的Au(110)基底对于轻质烷烃具有更高的吸附能。而重构槽内烷烃分子有限数量的吸附为后期聚合产物的可控性提供了可能。
其他文献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现行的车用柴油国Ⅵ标准要求硫含量低于10μg·g-1、多环芳烃含量不大于7 wt.%。而在现有催化裂化多产汽油的目标驱动下,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的硫含量高、密度大、多环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加氢处理是劣质催化裂化柴油深度脱硫、提高十六烷值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催化剂兼有良好的加氢活性和氢解活性,满足硫化物与稠环芳烃加氢脱除反应的要求。硫化物与芳烃化合物的C-S及C-C
学位
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油井采出液的低温流动特性大幅改善,高含水原油的集输温度可以低于原油凝点。为实现集输过程的节能降耗和优化运行,不加热集输工艺应运而生,但随之而来的凝油粘壁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关键因素。而在油气水三相混输管路中,溶解气和高含水的双重作用,使得高含水溶气原油的流动规律更为复杂。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集油温度,明确高含水溶气原油的低温流动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
学位
报纸
学位
含蜡原油在低温时的流动性较差,且具有复杂的流变特性,给长距离管道输送带来能耗高、易凝管等一系列流动保障难题。工程上常通过添加降凝剂降低原油凝点,改善含蜡原油的低温流动性。近期研究表明,对析蜡点以下的含蜡原油施加高压电场处理,也可显著改善其低温流动性,但电场改性处理不改变原油的凝点。基于上述两种技术,项目组提出了电场-降凝剂综合处理的改性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电场-降凝
学位
长期在外界环境中使用,金属构件及设备易受无规律的反复载荷和腐蚀破坏,内部会产生交变应力导致其力学性能的退化,后续会出现宏观缺陷,对其可靠性与寿命造成影响,从而引发事故。故对于金属缺陷对磁路的影响规律的研究对金属损伤的检测有重要意义。如果处在磁路中的金属构件存在缺陷,会导致原本磁路发生畸变,使得缺陷处有磁感线溢出,而磁路的变化可由缺陷处漏磁场强度的变化来反映。所以通过研究缺陷的变化对漏磁场产生的影响
学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以阻变式存储器为代表的新型电子器件受到科研界的广泛关注,并展现出可观的应用前景。由于良好的电学性能以及高度可堆叠的集成特性,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TMOs)的两端式阻变式存储器被认为是克服传统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技术缺点,发展下一代计算存储技术的最优选择之一。对于绝大多数氧化物阻变式存储器,器件介电击穿行为的本质是绝缘材料内部形成连接两端电极的导电纳米细丝。导电细丝的反
学位
随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确立和快速落实,我国正加速向新能源时代迈进。太阳能作为储量最为丰富的可持续能源,其利用和转化是这场新能源革命中的焦点。通过光催化的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是其中一项先进的技术,享有“人工光合作用”的美誉。利用太阳能作为唯一的能量输入,该项技术不仅可以生产化学燃料(如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也能够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各类基础化学品的合成(如过氧化氢等),因此在当前的工业生产
学位
山西是地上文物大省,保存了数量可观、种类多样的原始民间写本文献。契约文书是民间用来约束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属于其中最多、最重要的一类。它们在一次性写定之后,在未经过后人改动而留存至今,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语料的本来面貌,是语言文字研究的宝贵资料,对词汇史、汉语史、方言史、近代汉字、汉字史等专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整理和解读文本是研究的基础工作。与刻本文献不同,源自民间的写本文献要经过搜集、
学位
为了维持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并同时适应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清洁能源用于能量存储,并提高清洁能源的转换和利用效率。高性能电极催化材料是能量存储和转换领域取得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二维碳基和氮基纳米材料由于具有廉价的成本和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成为近年来电极活性材料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二维碳基和氮基纳米材料对肼(N2H4)分解或氧还原/析出反应(ORR/O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