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为基础的一系列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针对动脉扩张性疾病,国际国内出现了微创的血管腔内疗法,通过血管内植入金属支架-人造血管的复合体移植物从而将病变段血管隔绝于正常循环血流之外,因而手术的名称叫腔内隔绝术。该疗法创伤小、输血少、恢复快,具有简捷微创、治疗确实的优点。腔内隔绝用织物是腔内隔绝器具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应用的特殊性,对该织物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我国,经数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发现影响疗效的原因之一是有的移植物植入后病变血管隔绝不全,也就是移植物与病变血管之间的间隙内仍有血流。这种情况影响了该技术的治愈率,也有可能造成病变段血管急性破裂而导致严重的后果。本课题以改性腔内隔绝术用织物为目的,使之移植人体血管后周围血液迅速凝固,防止移植物与病变段血管壁之间腔隙内的血液仍有流动。为此必需将凝血物质以牢固的方式固定到腔内隔绝术用织物外表面,达到使腔内隔绝术用织物表面携载凝血物质-凝血酶的目的。由于腔内隔绝术用织物本身不能直接同具有生物活性的凝血酶相连,因此必须首先在腔内隔绝术用织物表面引入一个能与生物活性分子相连的官能团,然后利用它同凝血酶的交联而固定凝血酶。为此本论文采用了低温等离子体和紫外辐照两种方法对腔内隔绝术用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在织物表面接枝含特定官能团的高聚物或单体;再在改性后的织物表面利用其官能团的特性携载可凝血的生物分子-凝血酶。这样,当移植物植入完成后,在移植物与病变段的血管之间流动的血液接触了移植物表面的凝血酶就会迅速凝血,从而在一次的治疗步骤中彻底将潜在的并发症消除,保证微创的腔内隔绝术的疗效。 为在腔内隔绝术用织物表面引入含特定官能团的物质,本论文对低温等离子体接枝处理和紫外辐照接枝处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对比,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使用GPT-3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仪;紫外辐照摘要装置采用自制的紫外辐照反应器。并用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仗(FT一工R)验证了这两种方法引入特定基团的可行性,证明了在本课题实验条件下低温等离子处理的接枝量较低,而紫外辐照处理的方法接枝量比较大,相应的引入的特定官能团也越多。本论文对进一步固定生物活性分子一凝血酶的方法进行了初步摸索,对几种固定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血液检测,指出了所进行的凝血酶固定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后人进一步进行固定方法的相关研究指出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