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历史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人文主义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社会思潮之一,其始终立足于对人性、人的价值认同,这在现代文学生成与发展中的影响和反应尤为丰富深刻。本文以“新月”派和“京派”为例,通过梳理二者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活动,了解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形成生、发展和流变,探讨人文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人文主义的产生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潮有关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试图革新中国传统文化时,人文主义思潮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强调人的价值,以人为本,这一思想理念对中国封建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要求文学反映人性,张扬个性,关注人生,承担启蒙的社会责任。人文主义思潮成为五四时期最为重要的思潮,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最大的贡献。虽然在随后的发展中,阶级斗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革命文学的呼声越来越高,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众多的文学团体和知识分子纷纷转向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思潮逐渐被遮蔽,但是他所产生的影响却一直没有消失。
本论文认为,“新月派”继承了五四时期“文学反映人性”的文学思想,高扬人性的大旗,继承了“五四”精神。但是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文人团体,他们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且他们的文学理论主要是以西方文学思想为主,因此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并未和中国的本土文化很好的融合,他们的作品也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真正使两方人文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使中国人文主义思潮走向成熟的,是京派文人群体。京派继承了“五四”启蒙传统,试图用文学的力量介入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社会文化的重建。在文学创作中,他们土张用乡土诗化的世界重建健康人性;对都市人性的道德裁决与心灵诘问,这都包含了深厚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在文学批评中,通过对中西方化的重新认识,达到了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通过对“新月派”和京派文人群体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非左翼文学发展的某些规律,进而也对我们重新人文主义思潮的价值提供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