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究竟什么样的技术才能真正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呢?就“适用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国内外很多有识之士越来越认为,在当代,适用技术就是能够适合于具体环境条件的,自身结构合理的并从而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和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它已经成为人类在设计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确的技术抉择,它真正体现了现代技术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根本要求。
历史上最早的适用技术理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经济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为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而提出的一种技术发展理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日益替代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以后,适用技术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的不断演进,越来越成为当代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先进的技术发展理论和技术哲学。
过去人们关于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于“技术与经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视角很窄,因而给技术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和反思适用技术理论研究的认识维度或认识视角这一前提性的重要问题。本文把“人类、技术、经济、社会与自然”这个大系统,即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亦即把技术、经济、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作为我们试图准确界定和正确解析适用技术这个概念的最根本的分析框架和认识视角。
基于这样的认识视角,本文对适用技术这一重要概念重新给出了一个新的较为全面的界定。这就是:所谓适用技术是指能够适合于一定时空下的外部具体环境,自身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与匹配的功能,从而取得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在内的最佳的综合效益,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这个定义的内涵是明确的,外延也是丰富的。从具体形态看,适用技术可以是一种技术产品、技术服务,也可以是一种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知识,还可以是一种技术战略、技术思想、技术理论、技术观念,甚至也是一种技术哲学。
对于上述适用技术概念的界定,本文进一步强调指出,适用技术既是因地制宜、“随遇而安”的技术,又是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技术;它既是高效率的技术,同时更是高效益的技术;它的评判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它的系统结构是由先导技术个体(单元)或主导技术个体(单元)所构成的技术硬核,与由继后技术个体(单元)或辅助技术个体(单元)所构成的技术保护带之间的合乎目的的相互整合,是“技术硬核”与“技术保护带”相互之间互补再造而成的有机综合体;它的系统功能包括了对环境的改造控制功能和对环境的协调适应功能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这两个对立的功能倾向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统一。由此可见,适用技术的硬核单元与保护带单元之间,适用技术的改造变革功能与调节适应功能之间所形成和造就的上述这种动态平衡关系和反馈循环机制,正是适用技术所特有的结构与功能,也正是适用技术的真正意义所在。
适用技术理论自其产生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从“强调技术自身因素的适用技术论”,到“强调技术环境因素的适用技术论”,再到“强调技术与环境综合因素的适用技术论”这样一个历史演化的基本过程和轨迹。事实上,这三种适用技术理论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前后更迭和不断进化,正是体现出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多样性的统一,也清楚地表明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历史演化的基本线索,显然,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理论自我上升和发展的过程。
本文最后分别从强调适用技术的系统建构方式和强调适用技术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方面的视角,揭示了当代的适用技术的多重本质特征。从强调系统建构方式的视角来看,当代适用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耦合性和自组织性等;从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当代适用技术的本质特征则在于它与自然、经济、社会、人类及科技体系自身等各方面之间,都形成了彼此“相容”和“整合”的、互动多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
总之,在当代,适用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经济、社会、人类及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相容整合的技术,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以及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是支持和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中介手段。它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真正代表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正确途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向。
历史上最早的适用技术理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20世纪60年代为了解决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和经济二者之间的矛盾,并为寻找它们的最佳“结合点”而提出的一种技术发展理论。随着可持续发展观日益替代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以后,适用技术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先后经历了几种不同的理论形态的不断演进,越来越成为当代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先进的技术发展理论和技术哲学。
过去人们关于技术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往往只关注于“技术与经济”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视角很窄,因而给技术理论的研究带来了很多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和反思适用技术理论研究的认识维度或认识视角这一前提性的重要问题。本文把“人类、技术、经济、社会与自然”这个大系统,即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亦即把技术、经济、社会、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作为我们试图准确界定和正确解析适用技术这个概念的最根本的分析框架和认识视角。
基于这样的认识视角,本文对适用技术这一重要概念重新给出了一个新的较为全面的界定。这就是:所谓适用技术是指能够适合于一定时空下的外部具体环境,自身形成了合理的结构与匹配的功能,从而取得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效益在内的最佳的综合效益,实现人和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这个定义的内涵是明确的,外延也是丰富的。从具体形态看,适用技术可以是一种技术产品、技术服务,也可以是一种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知识,还可以是一种技术战略、技术思想、技术理论、技术观念,甚至也是一种技术哲学。
对于上述适用技术概念的界定,本文进一步强调指出,适用技术既是因地制宜、“随遇而安”的技术,又是因时制宜、“与时俱进”的技术;它既是高效率的技术,同时更是高效益的技术;它的评判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它的系统结构是由先导技术个体(单元)或主导技术个体(单元)所构成的技术硬核,与由继后技术个体(单元)或辅助技术个体(单元)所构成的技术保护带之间的合乎目的的相互整合,是“技术硬核”与“技术保护带”相互之间互补再造而成的有机综合体;它的系统功能包括了对环境的改造控制功能和对环境的协调适应功能这两个方面的功能,是这两个对立的功能倾向的相互补充和有机统一。由此可见,适用技术的硬核单元与保护带单元之间,适用技术的改造变革功能与调节适应功能之间所形成和造就的上述这种动态平衡关系和反馈循环机制,正是适用技术所特有的结构与功能,也正是适用技术的真正意义所在。
适用技术理论自其产生以来,大体上经历了从“强调技术自身因素的适用技术论”,到“强调技术环境因素的适用技术论”,再到“强调技术与环境综合因素的适用技术论”这样一个历史演化的基本过程和轨迹。事实上,这三种适用技术理论的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前后更迭和不断进化,正是体现出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多样性的统一,也清楚地表明了适用技术理论的历史演化的基本线索,显然,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理论自我上升和发展的过程。
本文最后分别从强调适用技术的系统建构方式和强调适用技术系统与其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这两个方面的视角,揭示了当代的适用技术的多重本质特征。从强调系统建构方式的视角来看,当代适用技术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创造性、耦合性和自组织性等;从强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视角来看,当代适用技术的本质特征则在于它与自然、经济、社会、人类及科技体系自身等各方面之间,都形成了彼此“相容”和“整合”的、互动多赢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
总之,在当代,适用技术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经济、社会、人类及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相容整合的技术,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以及和谐社会的正确的技术抉择,是支持和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技术基础和中介手段。它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本质关系,真正代表了现代技术发展的正确途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