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 描述经历交通事故者创伤后及事故发生6个月后的心理应激状况。2.初步探讨交通事故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及PTSD患者的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
方法: 1. 根据PTSD的发病时间和病程对经历交通事故者在创伤后、1月后、3月后、6月后分别进行访谈,在创伤后和6月后随访时检测血浆BDNF水平,前瞻性研究创伤事件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及血浆BDNF水平的变化。2. 采用创伤后精神痛苦调查表-修订版(the Revised Peritraumatic Distress Inventory,PDI-R)、创伤后分离体验问卷(Peritraumatic Dissociative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PDEQ)、贝克抑郁量表-II(the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II)分别评估经历交通事故者的精神痛苦、分离体验和抑郁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血浆BDNF水平。3. 采用PTSD临床评定量表(the 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来诊断PTSD,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The PTSD Checklist Civilian Version ,PCL-C)来评估PTSD症状。据PTSD患病与否将研究对象分为PTSD组(患PTSD者)、亚临床PTSD组(患亚临床PTSD者)、未患病组(既不患PTSD也不患亚临床PTSD者),后两组又统称为非PTSD组。
结果: 1. 本研究共收集到65例交通事故受害者,30例(30/65,46.15%)完成最终随访(即6月后随访)。 2. 创伤后PDEQ、PDI-R、BDI-II均分中位数分别为0.50、0.81、0.29,基线血浆BDNF水平为3.6477±3.0084ng/ml,且创伤后分离体验与创伤后精神痛苦显著正相关(r=0.844,P=0.000)。 3. 截止交通事故1月后、3月后、6月后随访时分别有15人(15/52,28.85%)、18人(18/52,34.62%)、22人(22/52,42.31%)患PTSD,其中有9人(9/52,17.31%)为急性PTSD、9人(9/52,17.31%)为慢性PTSD、4人(4/52,7.69%)为迟发性PTSD。 4. 1月后随访时有3人PCL-C总分≥50(3/52,5.77%),且受教育年限偏低者个体PCL-C分值偏高;3月后随访时(t=-3.359,P=0.003)、6月后随访时(t=-2.445,P=0.024)女性PCL-C总分均显著高于男性。 5. PTSD组和非PTSD组比较,PDI-R均分(t=2.569,P=0.016)和PDEQ均分(t=2.587,P=0.015)差异均具显著统计学意义。6.基线和6月后随访时比较,血浆BDNF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563,P=0.130)。 PTSD组(t=-0.088,P=0.931)和亚临床PTSD组(t=-0.078,P=0.941)血浆BDNF水平基线和6月后随访时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PTSD组(t=-2.211,P=0.042)和未患病组(t=-3.129,P=0.011)血浆BDNF水平基线和6月后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创伤后分离体验更倾向于是由重度创伤后精神痛苦所导致的或其本身就是重度创伤后精神痛苦的一种附属现象。 2.创伤后分离体验和精神痛苦能预测创伤后PTSD的发生。 3.创伤后基线血浆BDNF水平不能预测之后PTSD的发生,但创伤后血浆BDNF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防止创伤后PTSD发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