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历史长河中是个“大起大落”的人物。明清之际他以“流贼”面貌出现,而毛泽东时代则被称之为“大顺将军”。对李自成的研究,明清时期流贼的叛逆成为关注的焦点;在民国时期,李自成归宿之谜成为人们探寻的目标;在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文学界围绕着李自成的阶级性问题、宿命观、帝王思想等展开讨论。进入21世纪,对李自成整个人生历程的思考则成为主旋律。其实在民间,传说自明末至今从未中断过,这些口头作品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它是底层民众对李自成人生思考的经典表达。本文首先概括了李自成传说的分布,勾勒出传说圈,总结出传说的主要类型。然后以时间脉络为基础,梳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通过选取典型意义的情节类型,比较研究作家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互动规律,从对比中再探讨民间文学李自成传说传承的恒久生命力。正文共分五章:在“绪论”里,主要说明关于对李自成的研究现状和选题意义。作为历史人物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自明清时期至今,在史学界对其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是李自成的研究在文学界,尤其是在民间文学领域的研究力度远远不够。本文通过对各个时代作家文学作品及民间文学作品中对李自成的叙事梳理,并将有意义的同一情节类型对比,比较探寻两种文学类型的互动规律,更重要的是从对比中再探讨民间文学李自成传说传承的恒久魅力。绪论中并介绍了研究现状、研究方法、资料来源及术语概念等问题。第一章“李自成传说概述”。本章共有两节内容。主要概括了李自成传说的分布,勾勒出陕西、京晋豫、鄂湘三个传说圈,并将其总结为三类八种类型。对所搜集到的传说进行概括分类总结,以期能从整体上把握传说、理清思路,为后面章节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章“李自成起义前的主要情节类型”。本章共有两节内容。归纳李自成文学作品中在其“起义前”阶段的主要情节类型,并重点分析“神异出世”型与“幼年聪敏”型在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的主要状况,探讨同一类型在两种文学类型中的互动规律特点。“神异出世”型在两种文学类型中表现出迥异的建构模式,而“幼年聪敏”型则基本继承了文学传统。第三章“李自成征战中的主要情节类型”。本章共有两节内容。“闯王征战”和“祖坟被毁”两种典型的情节类型是本章论述的重点。“闯王征战”情节类型在作家文学中是历史事件的线性呈现,而民间文学作品中却多刻画某战役中李自成取胜,以断点模式呈现出来。“祖坟被毁”情节类型多以亲历者所忆文本为蓝本流传后世。第四章“李自成战败后的主要情节类型”。本章共分两节内容。归纳李自成文学作品中在其“战败后”阶段的主要情节类型,进而分析“误遭杀害型”与“出家为僧型”在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中的主要状况,探讨每一种文学类型在选取特定情节类型上采取的选择策略。第五章“李自成传说的传承特质”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共有四节内容。“箭垛式的情节类型”是本文进行分析的基础。首先,本文从李自成传说传承根基、传承节点与传承动力等方面探讨传承特质。传承的根基,主要在于民间传说对母题核心因子的选择继承,而且从这种选择结果可表现出它们在借鉴的同时又有着各自独立的二元建构体系。传承的节点即传说具有断点式特征,它更注重选取历史事件的一个关键点,给予所谓合理的逻辑推理;除此之外,民间传说的传承是族群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民间传说言语叙事还是习俗礼仪行为叙事,它们都是族群自觉建构下的集体记忆,而这种集体记忆反过来又会强化言语叙事与行为叙事。传承的动力,李自成文学作品中对其归宿的各种不同叙事,一方面来自创作者叙述立场的差异,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悲剧英雄的崇拜及“英雄不死”观。其次,本文分别从共时与历时两个维度探寻李自成传说在传承上恒久生命之动力。具体可感的风物与“在地化”的民众经验,以及时代人物的感召力等都为李自成传说的传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