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载荷谱外推是载荷谱编制的重要步骤,即将由短时载荷谱根据分布规律扩展为全寿命域。载荷谱概率密度估计是载荷谱外推的关键环节,采用不同方案估计载荷谱概率密度的精确度存在差别。针对传统核密度估计的边界偏差问题,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引入载荷谱外推过程中。基于此,本文以车辆后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外推方法、非参数外推方法和扩散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载荷谱外推,计算疲劳损伤;从拟合效果图、拟合优先度、外推载荷谱
【基金项目】
:
企业技术合作研发项目: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汽车转向节载荷谱预测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载荷谱外推是载荷谱编制的重要步骤,即将由短时载荷谱根据分布规律扩展为全寿命域。载荷谱概率密度估计是载荷谱外推的关键环节,采用不同方案估计载荷谱概率密度的精确度存在差别。针对传统核密度估计的边界偏差问题,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引入载荷谱外推过程中。基于此,本文以车辆后副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参数外推方法、非参数外推方法和扩散核密度估计方法,进行载荷谱外推,计算疲劳损伤;从拟合效果图、拟合优先度、外推载荷谱极值、累积循环次数和疲劳损伤值等多角度对载荷谱外推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旨在证明扩散核密度估计方法在载荷谱外推过程中的实用性,明晰优选载荷谱概率密度估计方案,为车辆零部件疲劳耐久性研究提供支撑。设计并开展试验场强化道路试验,测得轮心六分力信号和车身关键点信号。建立后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和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采用位移反求法和模态叠加法得到后副车架危险点载荷时间历程,为载荷谱外推研究提供数据。采用雨流计数统计后副车架危险点载荷谱,获取雨流矩阵。针对通过独立性检验的一维幅值-均值矩阵,使用参数估计、高斯核密度估计和扩散核密度估计三个方案计算概率密度函数。研究表明,扩散核密度估计方法的估计效果优于其他方法,能解决核密度估计的边界偏差问题。同时,扩散核密度估计获取的外推载荷谱循环次数最接近10~6次,等同实际工况。证明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适用于一维载荷谱雨流域外推。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推广到二维载荷谱外推,针对初始值-终止值雨流矩阵,采用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和高斯核密度估计法拟合载荷分布规律,对比分析表明,扩散核密度估计法拟合效果较好,各项拟合优先度指标均优于核密度估计法。载荷谱外推后,通过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得到的外推载荷谱与实际工况接近,证明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适用于二维载荷谱外推。将材料S-N曲线修正为后副车架的S-N曲线,对后副车架进行疲劳损伤分析。从疲劳损伤矩阵分析可知,外推后载荷谱中小幅值的损伤贡献量增加,证明各载荷谱外推法的准确性。采用扩散核密度估计法的非参数雨流外推得到的载荷谱疲劳损伤值较大,适用于对疲劳耐久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车辆零部件的疲劳损伤分析。证明了扩散核密度估计法在载荷谱编制过程中的适用性,为汽车零部件疲劳损伤研究提供可靠技术路线。
其他文献
随着胎压监测系统强制安装要求的推出,市场对胎压监测系统的需求量增大。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和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成为各车企的标准选项。为迎合车企对成本控制和监测性能两大实际需求,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成为胎压监测领域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直线行驶工况下基于轮速脉冲比较法的复合式胎压监测算法进行研究,初探轮速脉冲比较法应用于复合式胎压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稳定性与准确性。首先,研究轮胎简化模型和车辆行驶动力学模型,
胎压监测系统(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是汽车安全系统的重要部分。当轮胎气压存在异常时,该系统会及时发出报警提醒驾驶员,确保行车安全。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以其成本低、无需电池等优点成为胎压监测的主流方法之一,但其可靠性成为急需攻克的难点。为进一步减小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的误报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轮速脉冲数和频率法融合的间接式胎压监测算法,主要研究内容
分动器是四驱车辆的重要部件,其建扭特性及不同工况下前后轴转矩分配策略是分动器研究及设计的关键。本文以某适时四驱汽车分动器为研究对象,以提升分动器转矩传递品质、提高不同工况下整车的动力性能为目标,对分动器工作特性及汽车前后轴转矩分配策略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探讨。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建立分动器内湿式离合器单摩擦副模型,基于流体力学润滑理论,推导维持摩擦副全油膜状态的润滑油流量表达式,通过热力学量
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不仅能提高驾驶员的驾乘体验,还能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为目标,将四轮变角传动比转向特性和车辆状态一起作为控制约束,设计了求解车轮转角的前馈控制器。另外,考虑路面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附加横摆力矩的二次保性能控制器,来提升前馈控制器在低附着路面下系统状态的收敛速度。首先,前馈控制器以车辆前后轮侧偏角之和绝对值最小作为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变传动比特
中国交通事故频发,如何减少驾乘人员在交通事故中的损伤,一直是汽车安全研究的重点。在汽车侧面碰撞中,髋部接受冲击范围广、强度大,易使驾乘人员伤残。因此,深入研究乘员髋部在侧面碰撞中的损伤情况,对提升车辆被动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人体生物力学有限元模型的建模方法,应用构建的人体下肢生物力学模型,分析了侧碰时髋部的损伤情况。以髋部损伤为基础,优化车辆侧面耐撞性。具体如下:(1)研究人体髋部的
车辆悬架系统是车辆车体与车轮之间所有传力的连接装置的总称,由弹性元件、阻尼元件和导向机构等构成。车辆悬架系统安置于车体与车轮之间,用以连接两者,并消除由颠簸路面产生的振动冲击对车身的舒适性能的不利影响,可以改善乘坐舒适性。主动悬架可替代传统被动悬架改善车辆的行驶性能,但其中往往存在着工作时滞的问题,会影响主动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本文针对悬架系统的时滞问题,引入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减振器进行具体工作如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采用线控制动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成为车辆构型的趋势。此构型车辆的制动系统是由高度电气化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及轮毂电机再生制动系统组成,发生制动故障的可能性较高,同时该构型车辆在制动方面有较好的容错潜力,因此研究线控制动的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执行器失效后的稳定性补偿控制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开展如下研究:(1)根据分布式电动汽车制动系统构型,建立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模型、轮毂电机再生制动系
模态分析是对汽车NVH性能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悬架零件作为重要的支撑部件,保障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悬架零部件进行模态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求解模态参数,传统的模态参数识别技术往往是基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已知的情况下来求出模态参数。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下,比如汽车运行工况,此时的输入参数难以测得,传统的模态识别手段不易于求解此类问题。针对于如何仅根据输出来识别模态参数这一问题,本文围绕基于盲源分离算法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各驱动轮转速和转矩可以单独精确控制,便于实现整车动力学控制和制动能量回馈,从而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和行驶经济性。但车辆在回馈制动过程中,一旦1台电机突发故障,其他电机产生的制动力矩将对整车形成附加横摆力矩,从而造成车辆失稳,同时也会使车辆制动力发生衰减与丧失,不利车辆安全行驶。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通过截断异侧对应电机输出的制动力矩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助力液压制动系统的制动液压力
目前国内外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均是使用层间完全连续接触的层状线弹性体系理论,然而基于这种方法对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设计计算,一方面难以反映沥青混合料的蠕变、松弛等粘弹性行为;另一方面,沥青路面结构的层间接触并非完全连续,因此会造成路面结构力学性能计算结果与路面实际运行状态存在差异。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计算理论,本文基于解析的方法开展了层间非完全连续沥青路面动力响应问题的研究,具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