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与回归:姚永朴的文学教育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enx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西风影响下的教育变革,姚永朴努力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尽力使自己适应新教,经历了由寄身传统书院,到亲和新式学堂,最后走进北大讲堂的文学教育历程,实现了文学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最后受新文化运动以及自身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姚永朴等桐城文人沦为“文化边缘人”,只得重新拾掇早年的传统教育模式,编撰选本,教授经学,其文学教育最终回归传统。  本文以姚永朴的文学教育经历为主线,揭示其文学修养的养成、文学教育的转型以及回归传统的特点。最后总体分析在这一文学教育历程中,其文学教育思想的“因循”与“超越”的特点。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姚永朴自身文学教育的培养,通过对桐城地域文化环境与姚氏家族文学、家庭教育的研究以及对姚永朴访师交游的考述,探寻其文学教育与传统文化人格形成的历程与原因。第二章重点研究姚永朴文学教育“转型”的特点。一方面,考证出其文学教育由传统书院向新式学堂,最后走上北大讲堂的教育经历,以及在各个教育阶段所编写的文学讲义,从教学经历角度证明其文学教育的转型。另一方面,考察姚永朴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所运用的教育方式,从教学内容与方式角度论证其文学教育的转型。第三章探究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特点。通过姚永朴离开北大以及沦为文化边缘人两个角度分析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原因。最后通过阐述其在正志中学弘扬儒学之道,以及在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延续旧文学,编撰古文读本的教育活动,揭示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具体表现。第四章总结其文学教育思想“因循”与“超越”的特点。文学教育思想的“因循”表现在对传统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坚守,“超越”则表现在文学教育思想的因时而变。  结论部分对姚永朴的文学教育活动及文学教育思想略做小结,总体评价姚永朴为重振桐城乡邦文化,为实现其向新的知识分子转型所作的努力。
其他文献
从1949年到1956年,《湖北日报》经历了创刊组建及“三反”、“肃反”、审干等重大事件。这个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主要围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展开。1949年
从QT500-7性能指标出发,对其熔炼过程中化学成分的选择、原材料选择、熔炼工艺、球化处理及孕育处理、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说明。提出合理的成分配比、熔炼、球化及孕育
圆霖法师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具有良好的收藏价值,其一,在于其转承多师,尽造化之神的精湛的艺术功力;其二,在于其毕身致力于笔墨求新变法的结果;其三,积淀在圆霖法师作品中的佛
胡锦涛同志十七大上的报告,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热烈反响。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代表和专家们发现了许多新提法、新表述。 The report made by Comrade Hu Jint
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者,提到嵌入式系统或者嵌入式应用,很多人也许会觉得很陌生.实际上,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往往随身携带了好几个嵌入式系统--手机、手表或者智能卡都嵌
第一印象里,康迪达·赫弗就是我们脑海中典型的德国人:一丝不苟的几何式发型,黑白搭配的硬衣领,说话时冷静而克制,又不失耐性的优雅。一如她所拍摄的照片,不管内容多么华丽灿
“扬子名医团”是扬子晚报教育卫生部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经过1年多的发展,目前粉丝数量已突破45万。运营团队通过策划公益活动、举办“人气评选”、提供个性化服务等一系列举
城市广播电视作为城市党委政府的舆论工具、城市社会的信息传播平台和城市居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
兴县财政局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队伍建设,促财
文化成绩差是高中艺体特长生的最大的问题,在历史这门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上,艺体特长生的兴趣不高,再加上高中生艺体特长生的课程紧张,在历史学科上花的时间有限,导致学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