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西风影响下的教育变革,姚永朴努力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尽力使自己适应新教,经历了由寄身传统书院,到亲和新式学堂,最后走进北大讲堂的文学教育历程,实现了文学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最后受新文化运动以及自身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姚永朴等桐城文人沦为“文化边缘人”,只得重新拾掇早年的传统教育模式,编撰选本,教授经学,其文学教育最终回归传统。 本文以姚永朴的文学教育经历为主线,揭示其文学修养的养成、文学教育的转型以及回归传统的特点。最后总体分析在这一文学教育历程中,其文学教育思想的“因循”与“超越”的特点。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姚永朴自身文学教育的培养,通过对桐城地域文化环境与姚氏家族文学、家庭教育的研究以及对姚永朴访师交游的考述,探寻其文学教育与传统文化人格形成的历程与原因。第二章重点研究姚永朴文学教育“转型”的特点。一方面,考证出其文学教育由传统书院向新式学堂,最后走上北大讲堂的教育经历,以及在各个教育阶段所编写的文学讲义,从教学经历角度证明其文学教育的转型。另一方面,考察姚永朴在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以及所运用的教育方式,从教学内容与方式角度论证其文学教育的转型。第三章探究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特点。通过姚永朴离开北大以及沦为文化边缘人两个角度分析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原因。最后通过阐述其在正志中学弘扬儒学之道,以及在东南大学、安徽大学延续旧文学,编撰古文读本的教育活动,揭示其文学教育回归传统的具体表现。第四章总结其文学教育思想“因循”与“超越”的特点。文学教育思想的“因循”表现在对传统文学与伦理道德的坚守,“超越”则表现在文学教育思想的因时而变。 结论部分对姚永朴的文学教育活动及文学教育思想略做小结,总体评价姚永朴为重振桐城乡邦文化,为实现其向新的知识分子转型所作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