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研究学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多集中于技术领域。而对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地位的服务业的创新研究则相对滞后。对服务创新的关注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服务业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性,导致服务创新与制造业、技术业创新有着本质的区别,服务业员工创新行为表现除了依托工具和技术,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在服务过程中针对其内容、流程、情感进行相应的改变,因而已惯有的技术创新思维方式对服务创新行为进行研究显得过于片面。服务创新更多的依托个人创新行为所带来组织竞争力以及利润收益的改变,因此从个人层面对服务创新展开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在由产品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的时代背景之下,展开服务业员工创新行为的专门研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学者薛玉品指出个人创新行为是组织中的个人在产品、服务或工作流程、方法上的创意或将创意付之执行的行为表现。根据个体行为是由个体的内在特质和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本文对我国服务业员工的工作特征,组织认同和个体创新行为展开研究。在对前人研究进行梳理后,笔者提出了工作特征与组织认同交互作用影响服务业个体创新行为的主题。以期发现服务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微观作用机制,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本论文主体部分由五部分组成,包括绪论、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论与展望。绪论部分对服务业在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与服务创新研究的落后状况之间的严重不平衡状态进行了阐述,进而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阐明本文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是对关于工作特征,组织认同和个体创新行为的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探求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本研究的模型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参考。研究设计部分对研究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进而提出研究模型和假设。同时对本研究涉及的变量和采用的测量量表进行了具体介绍。实证研究分析部分是运用PASW18.0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样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通过对工作特征,组织认同和个体创新行为的问卷进行效度、信度分析,以确保问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可以为研究所用。进而探讨了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对本研究涉及构念是否造成影响,对模型中的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统计学结论。研究结论与展望部分,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结论内容相应的为实践工作者提供了一些建议,最后对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进行了阐述。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已就业的同学朋友和网络问卷调查平台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商务服务,咨询,旅游等服务业从业人员,他们主要分布于成都,广东,北京、江苏,湖北等地。收集有效问卷数119份。通过对量表数据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服务业员工的创新行为是二维结构,包括创新构想产生和构想实施。(2)服务业员工组织认同显著正向影响其创新行为。(3)工作特征对服务业员工创新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其中工作要求维度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而工作资源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4)工作要求负向调节组织认同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工作要求对组织认同与创新构想产生、构想实施两个维度之间均有负向调节效应;工作资源对组织认同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不显著。(5)不同人口统计变量对工作特征,组织认同和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差异性不大。其中只有学历因素会对工作要求和个体创新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运用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从“心理激发”的角度探寻工作产所中的要求,资源因素是如何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这比Hackman&Oldham(1975)的工作特征模型更能深入完整的刻画工作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对行为造成的影响。2.从情景-态度-行为三维互动的角度对行为理论进行探究。任何行为都不是孤立于态度,外界情境因素而存在的,他是受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从情境因素(工作特征)入手,研究组织认同(个人情感和认知)与个人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在何种情景下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何种结果。3.拓展了员工创新行为研究的宽度。以往研究注重从IT业、制造业开展创新相关研究,本文大胆尝试从个体层次的情境--认知--行为的心理视角,通过对以往服务业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基于服务业人员的工作特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的方式深入剖析服务业人员创新行为研究形成机制,拓展了服务创新相关理论。4.本文拓宽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应用领域。工作要求-资源模型起源于工作压力、工作倦怠的研究,本文将其结果变量进行延展,分析工作要求-资源因素是否会对行为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又是以何种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