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xhz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回顾性分析我科早期开展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更深入地证实TLPD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为临床规范化推广应用总结实践经验。[方 法]将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二科行TLPD的23例患者与行OPD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包括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等情况。经统计学方法研究两组数据有无差异性并得出结论。两组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结 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术中情况来说,TLPD 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 OPD 组[(523.7±106.1)min vs.(282.9±37.6)min,P=0.000],但术中出血量更少[(293.5±127.3)mlvs.(413.9±172.6)ml,P=0.003],术中输血率也更低[8.7%vs.13.9%,p=0.026];就术后恢复指标而言,TLPD组术后使用镇痛药次数较OPD组减少[(4.3±1.4)次vs.(6.9±3.7)次,P=0.001],且肛门排气时间较 OPD 组更早[(5.3±1.4)d vs.(6.8±2.8)d,P=0.032];而TLPD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流食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发热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二次手术发生率及术后30天死亡率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术后各并发症而言,术后胃排空延迟、术后出血、术后胰瘘、术后胆瘘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术后病理学结果而言,TLPD组肿瘤类型、肿瘤性质、病灶直径、切缘阳性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与OPD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虽然早期开展TLPD的手术时间较长且手术难度增加,但术中出血及输血率降低,术后止痛次数减少,肠蠕动恢复较早,且其余术后各项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不亚于OPD组,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可适当在具备技术条件及丰富经验的大型诊疗中心进行规范化开展。2、在TLPD的学习曲线初期,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认真筛选适合TLPD的患者,并结合ERAS理念做好完善的围术期管理,加强手术团队的腔镜技能训练和配合默契程度,从而缩短术中操作及术后恢复时间,充分发挥腹腔镜的微创优势。
其他文献
[目 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c-c)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Hcy以及Cys-C是否对T2DM患者的骨密度改变有预测作用。[方 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出标准选取2020年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317例,收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并于前一日晚22点后禁食,次日早8点空腹抽血,送血至检验科检验血Hcy、Cys-C及糖化血红蛋白
[目 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Ⅰ)联合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预测急性 A 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破裂的应用价值,旨在尽早筛选出破裂风险较大的ATAAD患者,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降低ATAAD患者死亡风险,提高ATAAD患者的生存率。[方 法]本研究通过回顾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评估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生存数据及肿瘤免疫微环境之间的关系,以确定 IDO1 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中的预后价值。并进一步构建基于IDO1表达的免疫分类器,为肿瘤预后预测、个性化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目 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患者术后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患者记忆、语言及社会活动能力等明显下降。POCD一旦发生难以被彻底治愈,可从早期认知障碍进展为长期甚至永久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识别并及时防治尤为重要。明确早期POCD的特异性生物化学标志物与相关危险因素,能够早期快速预测POCD的发生,根据危险性对患者分层,并及时采取措施干预疾病的发生发展,从而更好地防治P
目的:探讨胆道125Ⅰ粒子支架与普通金属裸支架治疗胆管癌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性收治的51例由胆管癌引起的Bismuth-Corlette分型为Ⅰ型和Ⅱ型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照植入支架类型不同分为粒子支架组(植入125Ⅰ粒子支架)和普通支架组(植入普通金属裸支架),最终粒子支架组纳入25例,普通支架组纳入26例,收集每个患者术前及
[目 的]抑制素家族(Prohibitins,PHBs)包括抑制素-1(Prohibitin-1,PHB-1)和抑制素-2(Prohibitin-2,PHB-2),在结构上相对保守,且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以及线粒体等多种亚细胞结构中普遍表达。其功能与不同的亚细胞定位相关,可参与细胞周期、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转录以及信号传导的调节等。PHB-1和PHB-2还参与了机体内p53、AKT、RAF
[目的]线粒体核糖体蛋白(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s MRPs)是线粒体复合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必要组成部分,既往对MRPs的认识多停留在其与线粒体相关疾病的关系,新近研究表明,MRPs在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MRPL47(mitochondrial ribosomal protein L47)是MRPs家族成员之一,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长
[目的]本项目旨在观察远隔骨骼肌缺血训练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管新生因子(VEGF、bFGF)及内皮功能因子(ET-1、NO)、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的静息节段总评分(SRS)、总灌注缺损面积(TPD)及心脏彩超、心肺运动试验等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探索远隔骨骼肌缺血训练是否能促进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血管新生、改善内皮功能及心功能,为冠心病患者寻找新的安全有效的运动康复方案
[目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息息相关,但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以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在NVAF患者血液中的变化,结合相关临床指标综合分析,探究其对NVAF发生发展的意义,并进一步探讨在NVAF患者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
[目 的]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由异常黑色素细胞过度增值而产生的高度恶性肿瘤,由于其发病隐匿,对该病的发现和诊治较晚,使其治疗及预后均较差。本研究试图收集M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生存预后进行随访,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影响MM预后的因素,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及时获得诊治,同时丰富我省MM研究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云南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