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是个体人生早期所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如何让幼儿顺利过渡,成为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却仍尚未得到解决。以往的幼小衔接研究,成人构建了主要的话语体系,我们很少听到幼儿作为衔接当事人的声音,研究范式也更倾向于实证主义。随着儿童和童年研究的兴起,开始尝试从诠释现象学的角度思考问题,为幼小衔接研究带来新转向。人们逐渐意识到幼儿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在衔接过程中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与意义体验。因此,本研究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探讨个体在衔接过程中的心理压力问题,深入分析压力成因,彰显内隐心理诉求,有助于成人了解和关注幼儿的心理感受,做好入学准备,减缓心理坡度,促进入学适应。本研究随机选取了长春市三所幼儿园(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1所),对66名大班幼儿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幼儿在衔接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压力源和具体压力感受。通过综合分析近4万字访谈逐字稿和大量观察所得的数据资料,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路径,归纳总结出幼儿提及的七类心理压力源,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幼儿所表述的压力感受,对是否存在心理压力幼儿的人数进行统计,存在心理压力的幼儿占总人数的95%,没有提及心理压力的幼儿占总5%。2.根据幼儿所提及的压力源频次,主要的压力源分别是学业压力源、规则压力源和教师压力源,占所有压力源的71%;相对次要的压力源分别是同伴压力源、环境压力源、家长压力源和其他压力源,占29%。3.不同园所幼儿的心理压力存在共性和差异:共性之处是各园所幼儿主要压力源的量化构成比呈一致性和幼儿心理压力的质性描述普遍受主观印象的影响;差异则主要体现在教师压力源、同伴压力源和环境压力源三个方面。基于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讨论,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赋予幼儿权利,确立主体地位;倾听幼儿声音,关注压力感受;培养良好个性,增强抗压能力;改进幼小衔接,构建纵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