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顾客忠诚在顾客关系管理实践中的“失灵”,学术界与商业界开始怀疑以“顾客忠诚”作为管理指标的有效性,甚至认为,顾客只有价值之分而无忠诚之别。早在1997年,Dowling和Uncles就对顾客忠诚的赢利性进行大胆的质疑,并认为“忠诚的顾客更具有赢利性的论点”是笼统且过于简单的。不少学者也实证证明顾客忠诚与赢利性的弱相关关系。以顾客忠诚为评价指标的管理策略的失效,促使了学术界和业界认识到不能简单地凭借行为忠诚或历史收益管理顾客,而需要寻求更可靠的顾客评价指标,以准确鉴别真正具有赢利性的顾客,从而创造更大利润。这促进了对顾客赢利性管理的重视。而其测量模型——CLV模型的研究也成为热点之一回顾现有研究成果发现,CLV在顾客管理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已经得到充分认识,最近十多年,对CLV测量模型的优化和修正研究也不断取得新成果,CLV的内涵范围和计量精确度着实取得新进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需求的个性化促使了营销思想由产品导向逻辑(G-D logic)向服务导向逻辑(S-D logic)转变,由此催生了创新2.0时代的到来,企业逐步向价值共创商业模式发展,顾客体验更是成为了新的价值基础,顾客参与所带来的隐性价值更成为赢利性的重要价值成分。然而,可以发现,当前研究对CLV的内涵范围更多聚焦于顾客购买所带来的价值。虽然已有学者强调并构建模型测量顾客的间接价值,但关于CLV的价值结构依然没有得到深入的剖析,各价值成分的形成机理没有得到充分的诠释。尤其是顾客参与所带来的知识价值的内涵及其测量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这必然会导致CLV在实践应用中的局限性,甚至导致顾客关系管理策略的失效。为此,本研究尝试在两个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即是:第一,如何界定价值共创模式下的顾客赢利性的价值结构与内涵,以及测量各价值成分;第二,如何优化顾客赢利性管理。针对这两个关键研究问题,开展了“顾客赢利性的价值结构及其测量问题探析”、“顾客口碑价值的形成机理”、“顾客创新价值的形成机理”、“顾客赢利性测量模型优化及其函数性质研究”、“建构顾客赢利性的优化管理系统——-PCPMS"、“价值共创过程的动态演进耦合机制”等六个论题的研究。以期完成以下目标:(1)界定和诠释顾客赢利性的价值结构;(2)揭示顾客口碑价值(CRV)的形成机理,并构建CRV测量模型;(3)揭示顾客创新价值(CIV)的形成机理,并构建CIV测量模型;(4)优化顾客赢利性测量模型及揭示其函数性质;(5)建构价值共创模式下的顾客赢利性优化管理系统。本研究通过评述现有关于CLV及其主要价值成分——CRV和CIV的研究成果、以及价值共创管理的研究现状,发现现有CLV模型在顾客关系管理中的缺陷和困难、现有研究对价值共创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的认知缺陷、以及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由此,推断出从分析顾客赢利性的价值结构角度进行研究的有效性,并论述和剖析顾客赢利性的价值结构,以及各论题的研究视角与思路(第二章)。本文分别从社会影响视角探究顾客口碑价值(CRV)的形成机理,从计划行为论视角探究顾客创新价值(CIV)的形成机理,通过理论推导,构建其概念模型。然后,运用问卷调查法,实证验证关于CRV和CIV形成机理的研究假设,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启发(第三章和第四章)。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深入探讨现有价值、潜在价值、口碑价值和创新价值等四种价值成分的测量问题,优化CLV模型,及探究所构建CLV模型的函数性质,揭示了顾客忠诚与赢利性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第五章)。在数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顾客赢利性的优化管理问题,提出一种顾客赢利性管理方法——“赢利的顾客资产库管理系统”(PCPMS),论述了PCPMS的管理方法与流程。进而探讨关于CLV模型和PCPMS建构的研究结论所启发的新管理逻辑——动态化的价值共创战略管理。讨论了这一新管理逻辑的要旨:提高顾客——企业耦合度,促进顾客与企业双方的协同演进。并阐述了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动态演进耦合性及其作用机制(第六章)。为了打开价值共创过程中的动态演进耦合机制这一黑箱,从心理动力结构视角,剖析价值共创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动力结构模型。进而,探究价值共创过程的动态演进耦合机制,并运用NK模型,建构了价值共创系统的适应度景观模型;然后运用计算机仿真,剖析了价值共创系统的演进过程,及企业“认知——反应”能力对这一演进的影响,由此论证了本研究根据CLV模型所建构的PCPMS与动态化的价值共创战略管理逻辑的优越性(第七章)。最后,归纳总结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结论,讨论其局限性,提出未来研究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