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出一款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则是工作球囊。我们拟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新型双球囊导管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BALT球囊导管,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导管。在第一次实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制一种适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结合传统BALT球囊和Swan-Ganz漂浮球囊的优势研制出一款新型双球囊导管,新型导管的远端是引导球囊;中间段是连接导管;近端则是工作球囊。我们拟通过动物实验来验证新型双球囊导管的可行性及实用性。结果:共进行了两次动物实验,分别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BALT球囊导管,实验组使用新型双球囊导管。在第一次实验中每组分别有5只健康小型猪,虽然实验组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在操作中发现连接导管的长度过长,操作相对费时,遂对新型导管样品进行了改良,重新调整连接导管长度和优化材质后,确定了最终样品。随后增加样本量为每组10只健康小型猪进行了第二次动物实验,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 40%,P=0.011)且操作时间明显缩短(7.3±1.8 vs 26.7±9.1,P=0.000),实验组球囊滑脱次数、心律失常次数、发生心肌血肿和肺动脉损伤的数量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单纯超声引导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是可行的。背景: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是目前治疗症状性或不伴有并发症的重性肺动脉瓣狭窄的推荐方法。与传统放射线引导的PBPV相比,单纯超声引导的PBPV可以完全避免辐射线和造影剂的使用,保护患者利益的同时,更可以保护术者免受辐射的损伤,具有长远的临床意义。我们已经证实单纯超声引导的PBPV的疗效是肯定的,但由于传统扩张导管在超声下的显影性差,极大地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因此我们根据临床需要,自主研发了一款专用于超声引导的新型双球囊导管。方法:新型双球囊导管是在传统导管的末端增设一个引导球囊,以便于超声探测。用新型导管或传统导管随机对三十只健康小型猪进行单纯超声引导的PBPV,以评估新型导管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球囊扩张肺动脉瓣的成功率和手术操作时间为指标评价新型导管的可行性,以扩张球囊滑脱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指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两组动物的体重、扩张球囊直径与瓣环直径的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成功率为93.3%,对照组成功率为60%。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6.33 ± 6.86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24.8±9.79 min),且球囊滑脱频率(0.07±0.26 vs 0.53 ±0.52),心律失常发生频率(0.07±0.26 vs 0.47 ± 0.52),三尖瓣反流发生频率(6.7%vs 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无心肌血肿或心包填塞发生。结论:虽然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双球囊导管用于超声引导的PBPV是安全可行的。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术治疗门诊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我院在门诊手术室对50例门诊患者行经胸超声(TTE)引导经皮ASD介入封堵术(TTE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6~48(27.4±6.95)岁。选取同期传统放射线引导下经皮封堵50例ASD患者进行配对研究(对照组),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5~48(28.58±6.96)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3、6、12个月在门诊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房间隔缺损直径、封堵器直径及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TTE组的手术时间短(P<0.01),患者无需住院,医疗费用低(P<0.01),术后随访未发现相关并发症。结论:门诊开展单纯超声引导经皮ASD介入封堵术安全、有效,且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采用CFD方法对超声微反应器内的Taylor气液两相流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传质过程中主要的介尺度结构,包括气泡表面波、空化声流、液相内的局部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模拟结果有效捕捉了实验难以观测的液膜区域,并将液膜厚度与气泡表面波振动进行了关联,阐释了气液界面附近的空化声流对传质过程的强化作用。根据超声微反应器内Taylor流的传质特点,分别研究了不同流动和超声条件对液弹内和液
教学设计既要理念支撑,又要策略落实.本文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探讨了“点全、线联、面融式”教学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思考.
机械臂抓取是服务机器人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主要途径,其成功的前提是对目标物体抓取位置的准确估计。非结构环境中的物体具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及缺少三维模型等特性,对抓取位置检测算法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未知物体抓取位置检测算法,并搭建机器人抓取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目标检测问题研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因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室外的智能类产品变得司空见惯,例如在无人驾驶、无人机、智慧城市交通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更是在视觉感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从像素级别上对物体进行识别分类,还原识别物体形状,非常适合那些不使用框图标识的物体,例如街道、人行道、房屋、路灯杆等物体。同时与传统方法对比它还具有精度高,泛化性好等特点。但是高精
深度传感器的廉价化让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三维数据,也使得服务机器人、无人汽车及工业机械臂能够从更高维度感知周边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深度相机也因而成为智能机器的必备品之一。在机器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后,就需要利用该数据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与位姿估计,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单视角三维物体识别与姿态估计方法。本文首先针对深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分别从图像层面与三维点
东北地区作为清代以来保留满蒙等多民族信仰的典型地域,既是蒙古佛教的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内地汉族信仰和藏传佛教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佛教兴盛旺地的东北,清代时期皇太极大力建立多处藏传寺庙,大举发展推行藏传佛教文化,推进了此分支的发展与兴盛。随全国大范围落地生根的汉传佛教,在东北地区的范围辖域下继续东传,也成为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发沿地,东北地区的佛教文化与遗留颇丰,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东北地
背景:尽管近年来肾癌的治疗手段发展迅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求转移性肾癌的更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是指切除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原发灶。肝脏是肾癌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且代表着不良预后,针对此类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尽管多项研究已开始探索CN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但目前应用CN治疗肾癌肝转移患者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据报道它在多种癌细胞系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活性。但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不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实验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UA的衍生化合物,以期开发为活性更高的抗癌药物。UA232是其中抗癌效果最强,且显著高于UA的衍生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对UA232的抗癌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和开
近年来,建筑遗产的保护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用特色建筑作品来支撑新型城市化建设,反对“千城一面”来讲,研究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是建筑史学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时通过学术研究、政策法规研究,用国际化视野和理念,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关于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常常被人所忽视。本研究以沈阳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沈阳火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日本
本研究论文分为两部分:一、中央杏仁核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预防水浸拘束诱发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二、青春早期尼古丁暴露对成年后应激诱导抑郁样行为易感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一、中央杏仁核中N-乙酰天门冬氨酸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预防水浸拘束诱发大鼠胃溃疡中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应激可以对胃肠道功能产生短期或长期影响,导致各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包括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和其它功能性胃肠道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