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据报道它在多种癌细胞系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活性。但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不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实验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UA的衍生化合物,以期开发为活性更高的抗癌药物。UA232是其中抗癌效果最强,且显著高于UA的衍生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对UA232的抗癌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和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熊果酸(Ursolic acid,UA)是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环三萜类天然产物,据报道它在多种癌细胞系中都显示出良好的抗癌活性。但是由于生物利用度不高,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组在前期的实验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UA的衍生化合物,以期开发为活性更高的抗癌药物。UA232是其中抗癌效果最强,且显著高于UA的衍生小分子化合物。本研究对UA232的抗癌药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抗癌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和乳腺癌MCF-7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的人胚肾HEK293T细胞为对照,通过CCK8实验检测UA232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并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UA232对上述两种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A232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通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UA232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介导细胞凋亡的具体信号通路。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自噬水平,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后,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UA232诱导的自噬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了研究自噬通量被抑制的原因,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分析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能力,采用溶酶体红色荧光探针Lyso-Tracker Red评估溶酶体的酸性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qPCR)检测包括转录因子 EB(Transcription factor EB,TFEB)及其下游与溶酶体生物发生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技术分析溶酶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并使用CA-074-ME抑制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的活性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渗漏的CTSB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表明UA232在Hela和MCF-7细胞中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5.7 μM和4.1μM),其细胞毒性比UA232在正常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的毒性(IC50>40 μM)和UA在Hela及MCF-7细胞中的毒性(IC50值分别为29.7μM和26.1 μM)更强。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UA232在两种细胞系中均诱导了G0/G1期阻滞。细胞凋亡实验和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UA232诱导细胞凋亡,且该过程不依赖于线粒体凋亡途径或死亡受体凋亡途径,而是与严重的未折叠蛋白质反应过程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PERK-ATF4-CHOP信号通路被激活。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的结果显示,UA232给药处理后,细胞中的LC-3Ⅱ和p62的表达均增加,提示UA232阻断了细胞的自噬通量;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凋亡减少,证明该自噬过程在细胞死亡的过程中扮演保护性的角色。免疫荧光共定位的结果显示,UA232没有阻碍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Lvso-Tracker Red探针标记溶酶体的实验表明,UA232给药组的细胞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UA232碱化了细胞中的溶酶体;Real-Time qPCR的结果表明溶酶体生物发生被激活;CTSB和LAMP2免疫荧光共定位的结果表明UA232诱导溶酶体膜透化,导致CTSB等大分子从溶酶体中渗漏到细胞质中;用CA-074-ME抑制CTSB活性后,细胞凋亡减少,证明CTSB介导了溶酶体依赖性的细胞凋亡。结论:UA的衍生物UA232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一方面UA232诱发严重的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质反应,激活PERK-ATF4-CHOP信号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另一方面UA232碱化溶酶体,使溶酶体功能受损,溶酶体膜通透性增强,溶酶体内的大分子物质渗漏到细胞质中引发溶酶体依赖性的细胞凋亡。此外,由于溶酶体受损导致自噬通量被抑制,使癌细胞内的自噬稳态失调,最终使UA232表现出强烈的抗癌效果。
其他文献
文章以“二次函数”教学为例,提出初中数学建模素养的培养路径,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数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尝试在现实背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融合教育的理念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和同龄幼儿一起在常规幼儿园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发挥潜能,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特殊的幼儿,他们在生理、心理或行为上异于正常的幼儿,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要采用不同的融合教育手段关爱特殊幼儿,培植互相关怀的园所文化,促进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共同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优质教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双减”背景下,教师对学生作业减量增效可谓刻不容缓。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发生重大变化,基于单元视角的大单元教学正当其时。由此,当前中学教育就产生了一个结构性矛盾:学生的作业仍然是基于过去零散教学而编写的,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学形式。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单元视角出发,建构起高质量的作业体系,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切实提升育人品质。
采用CFD方法对超声微反应器内的Taylor气液两相流的传质过程进行了模拟。针对传质过程中主要的介尺度结构,包括气泡表面波、空化声流、液相内的局部浓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模拟结果有效捕捉了实验难以观测的液膜区域,并将液膜厚度与气泡表面波振动进行了关联,阐释了气液界面附近的空化声流对传质过程的强化作用。根据超声微反应器内Taylor流的传质特点,分别研究了不同流动和超声条件对液弹内和液
教学设计既要理念支撑,又要策略落实.本文以“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探讨了“点全、线联、面融式”教学设计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的思考.
机械臂抓取是服务机器人与环境进行交互的主要途径,其成功的前提是对目标物体抓取位置的准确估计。非结构环境中的物体具有种类繁多、形状各异及缺少三维模型等特性,对抓取位置检测算法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服务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的实际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未知物体抓取位置检测算法,并搭建机器人抓取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目标检测问题研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因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室外的智能类产品变得司空见惯,例如在无人驾驶、无人机、智慧城市交通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技术更是在视觉感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从像素级别上对物体进行识别分类,还原识别物体形状,非常适合那些不使用框图标识的物体,例如街道、人行道、房屋、路灯杆等物体。同时与传统方法对比它还具有精度高,泛化性好等特点。但是高精
深度传感器的廉价化让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三维数据,也使得服务机器人、无人汽车及工业机械臂能够从更高维度感知周边工作环境,进而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深度相机也因而成为智能机器的必备品之一。在机器获取物体的三维数据后,就需要利用该数据对目标物体进行识别与位姿估计,以便进行下一步操作。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单视角三维物体识别与姿态估计方法。本文首先针对深度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分别从图像层面与三维点
东北地区作为清代以来保留满蒙等多民族信仰的典型地域,既是蒙古佛教的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内地汉族信仰和藏传佛教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佛教兴盛旺地的东北,清代时期皇太极大力建立多处藏传寺庙,大举发展推行藏传佛教文化,推进了此分支的发展与兴盛。随全国大范围落地生根的汉传佛教,在东北地区的范围辖域下继续东传,也成为了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发沿地,东北地区的佛教文化与遗留颇丰,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东北地
背景:尽管近年来肾癌的治疗手段发展迅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因此寻求转移性肾癌的更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减瘤性肾切除术(cytoreductive nephrectomy,CN)是指切除转移性肾癌患者的原发灶。肝脏是肾癌较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且代表着不良预后,针对此类患者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尽管多项研究已开始探索CN对转移性肾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但目前应用CN治疗肾癌肝转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