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共生菌,包括40多个种,其中粪肠球菌作为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机会致病菌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致命感染,其感染病型包括心内膜炎、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脑膜炎和其他机会感染。其机会感染的关键因素在于拥有众多毒力因子和独特的耐药机制。本研究以实验室历年分离鉴定的287株粪肠球菌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PCR法对其可能存在的9种常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各毒力基因的序列及携带情况;选取含有不同毒力基因组合的代表菌株进行小白鼠攻毒试验,观察不同来源及携带不同毒力基因分离株的致病性;选择耐药和非耐药的粪肠球菌分离株,测定其体外生长曲线和LD50、CFU与OD600间关系,并观察感染动物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选取包含不同毒力及耐药基因组合的动物源粪肠球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RIC-PCR法观察并分析其分子指纹聚类;选择包含不同毒力基因的非典型耐药菌株(不耐红霉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诱导耐药试验,观察不同动物源分离株耐药性变化对毒力基因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源分离株中各毒力因子基因的分布及序列分析9种毒力基因ace、asa1、asa373、efaA、cylA、gelE、sprE、esp、hyl的检出率依次为:6.27%(18/287)、6.97%(20/287)、5.92%(17/287)、4.18%(12/287)、5.92%(17/287)、42.86%(123/287)、20.91%(60/287)、11.85%(34/287)、6.62%(19/287)。对287株粪肠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分析,其中有104株不携带本试验涉及的9种毒力基因,23株携带3种毒力基因,9株携带4种毒力基因,1株携带5种毒力基因,2株携带6种毒力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动物来源分离株携带相同毒力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皆在94%以上。2.包含不同毒力基因型分离株对小白鼠的致病性试验选取包含不同毒力基因组合的代表菌株,分别为猪源JZ15(gelE,hyl)、鸡源J13(asa373,gelE)、牛源D1(ace,gelE,sprE)、羊源62(ace,asa1,cylA,gelE,sprE)、马源M14(ace,gelE,sprE,esp)和蜣源S3(gelE,sprE,esp)进行家兔溶血试验和小白鼠攻毒试验。家兔溶血试验表明,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β溶血现象。小白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16h时猪源组5只小鼠全部死亡,蜣源组死亡3只,羊源组、牛源组、鸡源组各死亡1只,马源组无小鼠死亡,之后至48h各组均不再出现死亡,其致死性强弱依次为猪源>蜣源>羊源>牛源>鸡源>马源。死亡小白鼠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肝脏脂肪变性,肝细胞坏死;心肌蜡样坏死;脾梗死;肾间质出血;肺部淋巴细胞浸润;脑水肿,有噬神经现象并出现坏死灶。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不同来源粪肠球菌中均包含gelE基因,但猪源粪肠球菌的致病性最强,可能与其携带hyl基因有关。3.不同来源分离株耐药性与致病性的关系耐药株猪源JZ15和蜣源S1,非耐药株猪源JZ3和蜣源S3的体外生长曲线、LD50、CFU与OD600间关系和感染动物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4株菌均在3h进入对数生长期,在7h进入平缓期;4株菌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JZ15的LD50=7.079×109,S1的LD50=4.467×1010,JZ3的LD50=1.778×1010,S3的LD50=7.079×1010;各组CFU与OD600关系曲线结果表明其差异不显著;相同动物来源耐药组毒力强于非耐药组,相同耐药组进行比较,猪源组强于蜣源组。4.不同动物源粪肠球菌耐药性和毒力的相关性初探采用ERIC-PCR方法并结合统计学软件对不同动物来源粪肠球菌进行分子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相同动物来源可以聚为一类,同一动物来源进行比较,携带相似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组合的聚为一类,个别致病株与正常株聚为一类,且同源性较高,存在机会感染的几率;体外诱导试验结果发现,耐药性的增加会改变粪肠球菌的毒力基因组合,表明耐药与毒力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