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活体营养型专性寄生菌Puccinia triticina Eriks.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生最普遍、最广泛的小麦病害之一,造成了严重的产量损失。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应用是控制小麦叶锈病最经济、环保、有效的方法,开展抗叶锈相关基因研究对于该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来源于长穗偃麦草(Elytrigiaelongata(Host)Nevski),定位在7DL染色体上,具有特别强的抗叶锈性,目前在我国还未发现对其有毒力的小麦叶锈菌。该基因的抗病机制还不清楚,克隆其抗病相关基因,验证基因功能,对于该基因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为研究体系,对实验室前期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到抗病相关基因TaRPP13、TaCML25/26进行克隆和亚细胞定位,同时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其进行初步的功能分析,为阐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合理利用小麦抗叶锈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本研究克隆了抗病相关基因TaRPP13和类钙调素基因TaCML25/26。TaRPP13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913bp,编码970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预测具有RX-CC,NB-ARC和LRR结构域,典型的CNL抗病基因,22-87AA是保守的卷曲结构域(CC),121-396AA是保守的核苷酸结合域(NBS);类钙调素基因TaCML25/26ORF为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TaCML25/26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位于序列314-449区的EF-hand_8以及36-445区的多个EFh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CML蛋白。
2.分析了TaRPP13和TaCML25/26的表达特性,利用qRT-PCR检测TaRPP13和TaCML25/26在Thatcher和TcLr19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后的转录水平变化,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与Thatcher形成亲和组合,与TcLr19形成非亲和组合。结果显示非亲和组合中,TaRPP13接菌6h后开始表达,与0h相比,该基因在24h、72h、144h显著上调表达;亲和组合中该基因在6h、48h、72h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亲和组合,96h达到表达量的最大值,与非亲和组合相比增加2.8倍;TaCML25/26基因,在非亲和组合中,接种24h后上调表达,为亲和组合的4倍;接种36h后该基因在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高于非亲和组合中,120h时该基因在亲和组合中达到表达高峰,为非亲和组合的7.5倍。
3.对TaRPP13和TaCML25/26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通过GFP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技术分析TaRPP13和TaCML25/26在烟草细胞中的作用场所,结果表明,TaRPP13-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而TaCML25/26-GFP融合蛋闩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上。
4.开展了TaRPP13和TaCML25/26的基因沉默试验,通过VIGS技术沉默TaRPP13和TaCML25/26,初步探索基冈与小麦抗叶锈性的关系。沉默TaRPP13后,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没有形成气孔下囊等其它组织,而48h和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非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接菌24h后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未形成其它组织,48h和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沉默掉TaRPP13后Thatcher中叶锈菌早期生长受限;TcLr19中接菌24h菌丝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这个作用持续整个侵染过程。说明该基因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沉默TaCML25/26后,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未形成其它组织,接菌48h叶锈菌除次生菌丝和吸器外,小麦还产生坏死反应,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非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小麦没有产生坏死反应,接菌48h小麦产生坏死反应,菌丝并没有扩展,依然是附着胞的形态;接菌120h菌丝的生长的情况和48h相同。试验结果表明Thatcher中沉默掉该基因早期会限制叶锈菌的生长;TcLr19中TaCML25/26沉默后菌丝早期生长就受到了抑制,这个作用持续整个侵染过程。小麦抗叶锈性进一步增强。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
本研究以小麦与叶锈菌互作为研究体系,对实验室前期通过转录组分析筛选到抗病相关基因TaRPP13、TaCML25/26进行克隆和亚细胞定位,同时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其进行初步的功能分析,为阐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为合理利用小麦抗叶锈性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本研究克隆了抗病相关基因TaRPP13和类钙调素基因TaCML25/26。TaRPP13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2913bp,编码970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预测具有RX-CC,NB-ARC和LRR结构域,典型的CNL抗病基因,22-87AA是保守的卷曲结构域(CC),121-396AA是保守的核苷酸结合域(NBS);类钙调素基因TaCML25/26ORF为459bp,编码153个氨基酸。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TaCML25/26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位于序列314-449区的EF-hand_8以及36-445区的多个EFh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CML蛋白。
2.分析了TaRPP13和TaCML25/26的表达特性,利用qRT-PCR检测TaRPP13和TaCML25/26在Thatcher和TcLr19接种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后的转录水平变化,叶锈菌生理小种THTT与Thatcher形成亲和组合,与TcLr19形成非亲和组合。结果显示非亲和组合中,TaRPP13接菌6h后开始表达,与0h相比,该基因在24h、72h、144h显著上调表达;亲和组合中该基因在6h、48h、72h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非亲和组合,96h达到表达量的最大值,与非亲和组合相比增加2.8倍;TaCML25/26基因,在非亲和组合中,接种24h后上调表达,为亲和组合的4倍;接种36h后该基因在亲和组合中的表达量高于非亲和组合中,120h时该基因在亲和组合中达到表达高峰,为非亲和组合的7.5倍。
3.对TaRPP13和TaCML25/26进行了亚细胞定位,通过GFP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技术分析TaRPP13和TaCML25/26在烟草细胞中的作用场所,结果表明,TaRPP13-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而TaCML25/26-GFP融合蛋闩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上。
4.开展了TaRPP13和TaCML25/26的基因沉默试验,通过VIGS技术沉默TaRPP13和TaCML25/26,初步探索基冈与小麦抗叶锈性的关系。沉默TaRPP13后,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没有形成气孔下囊等其它组织,而48h和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非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接菌24h后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未形成其它组织,48h和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沉默掉TaRPP13后Thatcher中叶锈菌早期生长受限;TcLr19中接菌24h菌丝的生长受到了抑制,这个作用持续整个侵染过程。说明该基因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沉默TaCML25/26后,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未形成其它组织,接菌48h叶锈菌除次生菌丝和吸器外,小麦还产生坏死反应,120h菌丝的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非亲和组合中,与对照组相比接菌24h叶锈菌只形成附着胞,小麦没有产生坏死反应,接菌48h小麦产生坏死反应,菌丝并没有扩展,依然是附着胞的形态;接菌120h菌丝的生长的情况和48h相同。试验结果表明Thatcher中沉默掉该基因早期会限制叶锈菌的生长;TcLr19中TaCML25/26沉默后菌丝早期生长就受到了抑制,这个作用持续整个侵染过程。小麦抗叶锈性进一步增强。说明该基因可能与植物的感病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