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世纪大学产生之后,大学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逐渐发展、根植于社会,并与所在社会、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紧密结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大学制度。英国大学制度以其古老、传统和特有的形态等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个性,成为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一种范式。由大学与学院组成的英国高等教育形态,在19世纪,特别是1850年到1914年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了若干具有现代意义的特征延续至今。因此,探讨英国大学制度尤其是19世纪英国人学制度变革,可以加深、丰富我们对大学制度的认识。
18世纪末19世纪初,牛津、剑桥两所古典大学是英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他们自从12、13世纪以来就主导着英国高等教育。最初的古典大学主要教授神学与经院哲学等课程,培养牧师之类的宗教精英人才。16世纪以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古典大学随之发生重人转换,主要教授古典学和新教伦理,培养具有绅士精神的政治、宗教与文化精英,逐渐形成古典绅士教育传统。17、18世纪,牛津、剑桥进入“冰河期”。
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是以伦敦大学的建立为起点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英国思想界和教育界出现了功利主义浪潮。第一次古典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大辩论推动了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功利主义的兴起及其教育思想的传播,为英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舆论支持。1828年,伦敦大学成立。新成立的伦敦大学成为一所没有宗教限制,课程讲究实用而现代的新式大学,它迈出英国大学制度变革的第一步。
19世纪50年代初到20世纪初的半个多世纪里,具有功利主义思想的地方政治家、实业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在英格兰重要的工业城市创办了十余所城市学院,城市学院大力推行职业教育与科技教育,并在高等教育和当地社会相结合上有重要突破,出现了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并发展了高校的科研职能,最终推动了古典大学的改革。
新式高等学校成功的巨大压力最终化作古典大学改革的动力。牛津与剑桥大学的改革首先是课程的改革,两所古典大学开始设置科学与专门知识课程,由此带来了实验室和博物馆、图书馆的建立。其次是考试制度的改革,以及大学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最终冲淡了宗教的色彩。由此,启动了由中世纪大学向现代大学的实质性转变。
从制度变革的文化背景来看,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是建立在保守主义文化和自由主义文化背景之下的;从制度变革的动因来看,英国大学制度变革源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从制度变革的路径来看,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首先主要是由大学或者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以及高等教育有关的人士和机构发动、推进的,只是到了一定阶段,国家和政府才开始介入并发挥作用,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变革。从制度变革的特点来看,19世纪英国大学制度变革具有明显的保守与创新并存的特点,这与英国的民族文化特性息息相关,变革形成的英国大学模式对本国和世界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