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较为完整的格局。高中美术新课程分为美术鉴赏、设计与工艺、绘画与雕塑、书法与篆刻、现代媒体艺术系列五个系列,每一系列都具有鲜明的主题与相对完整的学习内容,同时具备较强的探究性与灵活多样性。“设计·工艺”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提高与拓展,《工艺》模块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各种材料,认识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了解工艺与生活、与文化、与材料的息息相关,通过工艺制作实践,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但桂林市区、县区各高中基本尚未开设工艺模块,即使大部分美术学科教师希望开设该模块,但《工艺》模块的建设与发展尚不成熟,一直未开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桂林地区各高中普遍使用的工艺教材在各省市、区县通用,缺乏区域性、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教材内容较为理性,无法与学生产生情感互动,不能满足桂林本土高中生的实际学习认知需求,缺乏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利于学生在课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另外,由于教材内容设置有难度,与桂林本地学校学情不太相符,除了知识的讲解,很难将知识与动手操作联系联系起来,实践起来具有难度。学生缺乏实际训练,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那么《工艺》模块的教学重点,技能目标就不能实现。桂林传统民族民间手工艺文化是桂林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它是经过历史文化的洗礼与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不论是具有浓厚少数民族特色的织绣工艺、印染工艺、编织工艺还是审美与创造性特征相媲美的画绘工艺和雕刻工艺,无不展示了桂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但是它作为一种宝贵的美术教学资源并没有在中小学美术教科书和教学中给予应有的关注。本论文尝试从桂林民族民间手工艺教材开发为出发点,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梳理桂林地区可供开发的手工艺教学资源,利用教育学、学习心理学、民艺学等相关理论,阐述桂林手工艺在本土高中美术《工艺》模块教学中的价值所在,将手工艺资源转换为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开发尝试,进行教材的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的分析,把握教材版式设计,最后通过具体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教学成果。通过对桂林本土民族民间手工艺的研究,最终研究成果如下:一是题为:“桂林民族民间手工艺教材研究”3万字的硕士毕业论文,其次是名为“桂林地区高中美术手工艺校本教材”的教材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