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鞍山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资源产地,在不到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明铁矿储量75亿吨。该区的铁矿勘查在经过上世纪近五十年的勘查工作之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再次经历了新一轮的找矿热潮。本次研究工作围绕鞍山地区新一轮铁矿勘查,在对本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该区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与体系。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为在鞍山这样一个地质工作程度非常高的老矿区进行新一轮铁矿勘查,发现新的矿产地和在老矿区增加储量以及选择工作靶区和勘查设计提供依据,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和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二是在前人研究程度很高、结论性意见很多的地区开展以找矿为目的的研究工作,必须在对基础地质问题上有新的认识才能取得找矿新的突破。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该区地质找矿过程的立项选区思路和具有代表性项目的实施过程,总结鞍山地区在新形势下铁矿勘查工作的思路。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对鞍山地区太古宙铁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将鞍山地区铁成矿域划分为铁架山花岗岩区、齐大山花岗岩区、汤岗子花岗岩区及鞍山西部凹陷边缘区四个区和南北铁矿构造带、东西铁矿构造带两个构造变异带等六个构造单元。2)对鞍山地区的地质演化历史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鞍山地区总体构造格局是以铁架山为中心的古老花岗岩穹隆,受齐大山花岗岩体和汤岗子花岗岩体侵入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南北、东西两条铁矿带。3)南北、东西两条铁矿带于太古宙末形成后,受早元古宙辽东-吉南古裂谷的裂张、沉陷和褶皱回返及晚期太子河凹陷过程的影响,加之东西铁矿构造带受到中生代寒岭断裂活动的改造,形成了鞍山地区现今的基本地质构造格局。4)系统分析了鞍山地区岩矿石的物理性质,总结了重磁异常的分布与产出特征,通过岩矿石磁参数统计得出鞍山地区不存在其它磁异常源,运用磁法进行铁矿勘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详细探讨了鞍山地区可能存在的重力密度界面,若结合磁法勘探查明重磁异常是否同源,对于了解铁矿体深部产状具有一定的效果。5)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条件研究,特别是查清对铁矿体产状和埋藏情况具有重大影响的褶皱和断裂构造,结合磁异常数据的定量反演,是在老矿区发现新的隐伏矿体、增加矿床资源储量的有效手段和方法。6)基于上述研究成果,选择黑石砬子、陈台沟和北山桥南等地区作为勘查靶区进行隐伏铁矿体的勘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在鞍山地区新增铁矿资源近10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