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是欧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蝇类创伤蝇蛆病的主要病原。黑须污蝇生活史受季节的影响,不能满足人们对病原体的随时采样需求。本文对黑须污蝇人工饲养进行了研究,使黑须污蝇的蜕变生活史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确保常年有黑须污蝇、蛹和幼虫繁殖。为研究黑须污蝇引起的蝇蛆病的防治提供了便利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培养黑须污蝇幼虫:体外培养三代幼虫的化蛹率均在84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36059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须污蝇(Wohlfahrtia magnifica)是欧洲、非洲和亚洲许多国家蝇类创伤蝇蛆病的主要病原。黑须污蝇生活史受季节的影响,不能满足人们对病原体的随时采样需求。本文对黑须污蝇人工饲养进行了研究,使黑须污蝇的蜕变生活史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确保常年有黑须污蝇、蛹和幼虫繁殖。为研究黑须污蝇引起的蝇蛆病的防治提供了便利条件。研究结果如下:1、人工培养黑须污蝇幼虫:体外培养三代幼虫的化蛹率均在84%左右,体外培养幼虫从一期幼虫至成熟的三期幼虫须3-4d完成。2、蛹的人工培养:(1)人工饲养F1、F2幼虫蜕变成蛹的体重相较于F0幼虫蜕变蛹的体重增加了13.3mg。(2)人工培育F1、F2蛹的羽化率相较于F0蛹的羽化率提高了40.33~43.33%。3、蛹的人工保存:在4℃条件下黑须污蝇蛹能够保存30d-60d。4、人工培养黑须污蝇:(1)雌雄鉴别:借助解剖镜观察,雄性成蝇腹部呈长卵形,雌性成蝇腹部呈卵圆形,雄蝇腹部比雌蝇狭长。雌雄蝇尾器区别最为明显,雄蝇腹部末端边缘平滑,尾器外凸,末端腹节背板形成具有暗黄色隆起并向下方斜伸的囊形突,呈匙状膨大;雌蝇腹部末端呈灰白色。(2)人工饲养的黑须污蝇寿命最长62d,平均36.18d。(3)人工饲养的雌蝇平均产蛆数为45只。(4)羽化后第4-5d开始性成熟并出现交尾现象,交尾白昼多见,第3d进入交尾高峰期,10d开始缓慢下降。交尾时间最短约2h、最长约4h。
其他文献
本研究旨在评估营养调控对慢性热应激条件下的放牧妊娠牛生殖相关激素水平、血液指标、瘤胃发酵参数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天然草原放牧饲养下,肉用繁殖母牛养殖业采用营养调控缓解热应激提供科学参考。具体内容如下:试验一:选取夏季持续热应激天然草场放牧的西门塔尔妊娠牛作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妊娠牛每天自然放牧,营养调控组妊娠牛在此基础上补充饲喂精料2.5kg/d。每天记录草场温湿指数,在试验期
哺乳动物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umulus-oocyte complex,COC)内存在的间隙连接交流(Gap junctional connection,GJC)为卵母细胞成熟过程所需信息交流与营养传递,提供必要支持。间隙连接蛋白37(Connexin 37,Cx37)是卵母细胞分泌的主要间隙连接蛋白之一,对卵子发生与卵泡发育过程有着重要作用。高水平环腺苷酸(Cyclic adenosine
近年来,由粪肠球菌引发的伤口感染、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或生殖道感染等疾病逐渐增加,不断有动物和人因粪肠球菌感染而发病导致死亡的严重案例。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使得粪肠球菌的耐药性也在逐渐增强,此外,粪肠球菌还会形成生物被膜[4],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难度。该菌严重威胁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公共卫生安全。试验首先合成并鉴定了抗菌肽LL-37,通过其对不同菌种的杀菌作用比较,证明LL-3
基因编辑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生物技术之一,对动物育种工作进程的加快意义重大,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制备出了数量、类型丰富的基因编辑动物。然而,在基因编辑动物制备过程中仍然存在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亟需解决,核心在于基因编辑技术实施与胚胎移植技术的衔接。本研究以基因编辑绒山羊及子午岭黑山羊制备为契机,深入研究了基因编辑动物制备过程中胚胎移植技术开展的注意事项。结果表明:1对82只陕北绒山羊进行了超数排卵处理,8
我国有丰富的山羊品种资源,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如高繁殖性、抗逆性、耐粗饲等特点。其中绒山羊以其优良的纤维生产特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关于羊绒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羊绒加工业的发展,羊绒市场也出现了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趋势,国内外的羊绒消耗需求日益增长,因此我国优质的羊绒生产及研究也得到了有益发展。然而研究表明近年来羊绒的纤维细度变得越来越粗,羊绒的细度及质量受到绒山羊研究人
樟子松是一种生命力非常顽强的乔木,生长迅速,寿命长,根系强大,有良好的保土防风性能,因而常作为北方地区的优势树种之一。天然林禁伐以来,为了缓解国内木材供应量不足,需要进一步克服人工林的缺陷,提高木材的高品质利用率,充分发挥与利用人工速生林的优势,实现小材大用、劣材优用的目标。木材干燥是木制品加工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道工序,是合理利用木材、节约木材的重要技术措施,是直接影响木制品质量的关键,对节能、降耗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其死亡率不高,但发病率很高,一般多发于冬季,对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由于病毒粒子较脆弱以及对细胞适应性较差,所以导致病毒分离较困难,一般情况下难以成功。为评估内蒙古地区牛感染BRSV的情况,本实验室在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
母畜生产后经历复杂的生理变化,使子宫易被病原菌感染而出现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导致母畜受胎率、繁殖率降低,严重者导致不孕甚至被淘汰。子宫内膜炎的防治策略中,抗生素会增强细菌耐药性,激素影响母畜发情周期,开发新的子宫内膜炎治疗靶点成为研究重点。胆碱能抗炎通路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和控制炎症的作用,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α7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α7nAChR)
产后母畜子宫经历解剖结构、生理及免疫机能的变化,由于矿物离子相对不足、能量负平衡,母畜分娩后生殖道细菌易于上行感染导致子宫内膜炎。炎症对机体代谢、防御及组织重塑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则会引起组织损伤。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因之一,机体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细菌组分,从而激活胞内信号通路,并诱导趋化因子、细胞因子的大量分泌,促进机体的炎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形成的丝氨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和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是引起牛腹泻疾病的三种主要病原,混合感染频率较高、临床症状相似不易区分,建立一种BVDV、BRV和BCoV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为此,本研究根据BVDV 5′-UTR、BRV NSP5和BCoV N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