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CG棕榈酸酯抗PRRSV活性研究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作为茶叶中最重要的活性组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理活性。但由于脂溶性差、体内不稳定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提高EGCG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本文开展了棕榈酰化EGCG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已知工艺条件合成棕榈酰化EGCG (EGCGP),经过稀酸、稀碱洗涤干燥,再对制备的初产物进行柱层析纯化得到,并通过UV、IR、MS确证结构:在280nm处出现较强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在1703cm-1处有一非共轭饱和脂肪酯的红外特征峰,质谱分子离子峰m/z695.4。EGCGP在人工模拟猪体内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EGCGP的稳定性比EGCG好,EGCG和EGCGP的稳定性随模拟胃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EGCG和EGCGP初始浓度均为5.00mmol/L,在pH=2.0的人工模拟猪胃液中,4h后EGCG和EGCGP最终保留浓度分别为2.01mmol/L、3.42mmol/L,其含量分别下降了59.82%、31.60%;在pH=3.5的人工模拟猪胃液中,4h后EGCG和EGCGP最终保留浓度分别为3.09mmol/L.3.91mmol/L,其含量分别下降了38.24%、21.80%。在人工模拟猪肠液中,5h后EGCG和EGCGP最终保留浓度分别为3.25mmol/L、3.85mmol/L,其含量分别下降了33.86%、23.06%。EGCGP在大鼠体内相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表明,EGCGP的生物利用度比EGCG高,EGCGP相对生物利用度比EGCG提高24.3%。EGCGP抗PRRSV活性研究表明,EGCG、EGCGP和病毒唑的半数细胞致死浓度(CC50)分别为2359.71μM,431.42μM和94.06μM, EGCGP比EGCG的细胞毒性大。EGCGP对PRRSV感染MARC-145细胞的阻断、抑制和直接杀灭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且阻断作用比抑制和直接杀灭作用强。EGCG、EGCGP、病毒唑阻断PRRSV感染作用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0TCID50:8.53μM、0.48μM、0.40μM;100TCID50:60.25μM、5.53μM、3.48μM;选择性指数(SI)分别为10TCID50:276.62、892.29、234.98;100TCID50:39.16、77.96、27.02。以EGCG为先导化化合物,通过结构修饰制备具有抗PRRSV活性的EGCG棕榈酰化衍生物,以改善脂溶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可为进一步开发抗PRRSV药物提供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鼓励"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
目的:建立痛经康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探讨痛经康口服液毒性、药效、药理及其相关机制,完善临床前研究资料为进一步制剂研发和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方法:⑴痛经康口服液质量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是电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由于其概念比较抽象、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各种电路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特点,同时针
中职电子电器专业是一个大专业,课程多,培养目标宽、操作性强。如何搞好这个专业的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个职教老师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
本论文对两种楝科植物樱木属大蒜果树(Dysoxylum hainanense Merr.)和麻楝属毛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 A.Juss.var.velutina(Wall.)King)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这两种植
一、历史与现状小麦是萧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总产都居各种粮食作物的首位,在全年粮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国以来,特别是60年代后,在粮食作物上提出了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
基于一种特定的、有关语言和知识的实用主义学说:推论主义(inferentialism),我认为史学知识即为提出正确的主张,接着讨论推论主义对经验主义提出的诸多挑战.我的主要关注点在
现代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发展趋势──参加第47届国际信息与文献联合会学术年会有感符福1会议概况以信息的新价值观和新开拓的信息领域为主题的第47届国际信息和文献联合会学术年
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组低分子量(14-15KDa)能结合长链脂肪酸及花生四烯酸的胞质蛋白。脂肪酸结合蛋白在代谢综合征中起非常重要的代谢作用,主要表现在能把免疫反应联系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