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纹饰在黔东南公共艺术中的当代表达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qhexxj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虽然苗族人民饱受战争的折磨和迁徙的艰苦,但是他们将这些磨难转化为民族发展的动力,形成了极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苗族没有独立系统的文字,苗族人就将苗族纹饰作为记述历史神话、抒发民族情感、教化族人的视觉文化载体。苗族纹饰被广泛应用于苗族人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服饰、建筑、生产生活器具上应用的苗族纹饰蕴含了苗族宗教信仰、历史文明等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苗族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因此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随着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探讨民族文化在公共艺术中的当代表达成为了符合时代要求、满足大众审美需要的重要议题。公共艺术的兴起为苗族文化提供了新的传承方式,将苗族纹饰应用于公共艺术中,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苗族纹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公共艺术的表达内容也因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而呈现出更丰富、悠长的韵味。黔东南苗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支系复杂,苗族文化保存相对完整,民族氛围浓厚,旅游业较发达。对该地区的苗族纹饰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本文围绕苗族纹饰在黔东南公共艺术中的当代表达,通过使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等方法,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主要是对黔东南苗族的历史进行概述,分析黔东南地区苗族纹饰的起源和变迁,对黔东南地区传统苗族纹饰进行分类整理,概括不同类型的苗族纹饰之间的表达特点,并阐述黔东南苗族纹饰的传承现状;其次,分析苗族纹饰在黔东南公共艺术创作中对民族性符号语言的选择,这一章节主要是对公共艺术进行概述,界定本文公共艺术的研究范围,理清公共艺术与公众、公共空间的关系,系统概括公共艺术的功能和价值,并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苗族纹饰在不同的黔东南公共艺术形式中所呈现的特点;再次,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以苗族的文化图腾、历史、族群生活方面为切入点,系统分析在公共空间中的黔东南苗族纹饰符号的文化喻指;然后,根据文化学、美学、民族学等相关理论,分析研究黔东南公共空间中的苗族纹饰的审美意义,探究苗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和转化,分析苗族纹饰在公共空间运用中,在结构形态、色彩搭配以及作为民族性符号展示中所体现的苗族审美意识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最后根据公共艺术的相关理论以及实地应用情况,探讨苗族纹饰在黔东南公共艺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
其他文献
目的:蓝莓叶黄素酯软糖的制备工艺及视疲劳功效评价研究。方法:以蓝莓浓缩汁、叶黄素酯为原料,果胶、麦芽糖醇液、异麦芽酮糖醇和柠檬酸等为辅料,以感官评分和产品的质构特性为指标,分别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通过动物模型评价蓝莓叶黄素酯软糖对视网膜光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不同剂量对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对视网膜MDA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果胶与水的配比对蓝莓叶黄素酯软糖的制备工艺有较大影
先秦性情互用,二者具有内在相关性。“性”在先秦哲学中有生之本质义,亦指人之先天禀赋;“情”由性而来,亦与性合一。庄文中性、情交织,彰显出“情生于性”“性情不离”的内蕴。在性与情的交涉中,庄文彰显“天情”要义,提出“性命之情”,倡导真性真情。庄子自身亦率性任情,痛惜“矫性伪情”,呼吁通过“修性反情”“复归天情”,进而由情入道。
<正>幼儿记录册描述了幼儿在园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学习,是记录幼儿成长与发展足迹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注重过程评估,明确指出:“关注幼儿园提升保教水平的努力程度和改进过程,严禁用直接测查幼儿能力和发展水平的方式评估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根据该文件精神,幼儿园应不断改进优化幼儿记录册的呈现方式,让教师在读懂幼儿表征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策略给他们提供有效的
期刊
在英语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使世界更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通过计划准备、教学行动、观察、成效以及反思等环节,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专业课程的模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又能使学生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英文表达,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塑好三观,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他课程提供参考。
进入大数据时代,校史档案资源利用平台应赋予“大数据特征”。本文论述大数据时代校史档案资源利用平台的构建原则、思路、策略,以期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各界利用校史档案提供便利条件。
云南丰富、悠久的地方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德育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强大生命力,鲜活又具体,是地方企业进行道德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本文着眼于运用地方优秀德育资源对企业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价值指引,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有效途径,将地方优秀德育资源融入企业的德育教育过程中,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发挥资源的最大功能,为提高企业德育质量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方法借鉴。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世界、展望新社会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论述与展望,主要包括:新一代的成长与教育决定着工人阶级和人类的未来,要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涵盖智育、“正当”的德育、体育锻炼与军事训练等方面;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以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并改造现代社会;培养大批各类专门人才,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这些论述是马